最好的老師是嘗試,它會教你最適合的知識

有時會遇到一些人認為,指數投資才是比較好的,所以我們就不該去看別的主動投資的書、粉專,因為如果你相信指數投資好,那主動選股應該是相對較差的選擇,而要儘量避免才對,兩個都推薦就有點自相矛盾。

其實慢慢我發現,不管是主動選股或是指數投資,其實背後還是有很多地方很相似,例如心態,不管哪種投資,心態崩了就是完了;又像是堅持,價投可能要等個幾年才能證明自己,指數則是不斷遭受到各種快速致富故事的誘惑。

但一個好的投資人 ,或說學習者,就是應該要不斷過濾雜訊,只取自己有用的資訊,這裡講的雜訊未必就是完全沒用,而是「對你無用」的資訊。

例如你聽到一個百歲人瑞每天抽煙但也每天運動,你就應該知道他長壽的秘訣不是抽煙;或是身邊有人用168飲食瘦下來,你也應該知道重點在熱量而不是進食時間。

主動選股對我來講已經嘗試幾年了,所以我大概知道我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不是說做指數的就是比較笨、能力不夠,而是我知道要付出5分時間心力是不夠的,而我又不想提高到8分,我想把時間花在別的地方。

所以這樣來說我選指數投資,對自己來說就是很合理的選擇,但對你來說則不一定,就像父母用他的成長經驗告訴你要好好讀書,青少年時的你也不一定聽得進去。

你可能是剛出社會,去年開始就聽人建議定期定額買入指數,到現在你的績效當然會不錯,但同時你會看到媒體、討論區到處都是飆股,網路神人貼出的對帳單都是翻倍再翻倍,再看看你的15%報酬率,不禁覺得空虛。

而股市總是會波動,之後某一年,你的投資報酬可能會再次歸零,這時你又看到有人說他在一個月前依據某種指標出清了持股,你肯定也會覺得這個人言之有物。

就這樣,你會覺得選股有什麼不對,多頭時到處都是飆股,幹麻要持有指數裡的那些拖油瓶;擇時更是重要,看到遠方海面有海嘯就應該快跑啊。

但如果你真的嘗試過就會知道,飆股之所以看起來捬拾即是,是因為聲量夠大,不只討論區,甚至連新聞都會報導、各投資粉專也會分析,讓你覺得這是正確無比的選擇,但台灣上市公司就有一千家,你要挑到最近最飆的10支股票的機率就只有1%。

而擇時更是困難,更多時候你是一賣就噴、一買就跌,覺得股市好像總是在跟你作對,各種指標更是有時準有時不準,同一個指標這次大漲,下次反而變大跌。

所以我才會建議一開始,可以用1:9的比例配置你的主被動投資,90%的指數投資加上10%主動選股,這10%你要怎麼選都可以,甚至你要去當沖我都覺得沒關係,反正如果你剛開始投資,現在的資金可能是你所有本金的1%而已,再分1/10去做什麼我覺得都是小事。

有一個重點是紀錄要做好,如果憑印象,那大多數人都會覺得自己打敗大盤。

每年找個時間,把對帳單整理整理,看看你的主動部位有沒有贏過大盤,再想想自己花在盯盤、盤後分析的時間,思考一下是不是值得。

如果你的10%做得不錯,你可以加大到15%、20%,不過要記得,股市一個多空循環大約是5年,別在5年之內大膽斷定自己是主動選股的料。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