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教我的事》—活出自己該有的樣子,也幫助別人活出他們的樣子

如果你喜歡浪子回頭、伯樂的故事,那你千萬不能錯過這部《神父教我的事》(Johnny,2022)。

一個好人,如果做了一件錯事,或是生在一個不好的環境,那壞事就會如影隨形。

標題裡的神父叫揚,他是名虔誠但不拘小節,看似離經叛道但卻很有想法的神父,而且是真實存在於波蘭的人。

揚在當神父時看過許多人臨終,想不到自己也診斷出了絕症,讓他有了個創立臨終安養中心的想法。

這讓主教很有意見,因為根據法律,教會是不能經營安養中心的。

這段對話很精采,揚首先說明這個安養中心並不在教會組織裡,因此完全沒有法律問題,接著對主教說:「我不在乎你的財產是哪來的,也不在乎你有酒癮,所以請你也別在意我。」

這也帶出了這部片的主題:人的表現與他們的本質可能大不相同。

借用另一位主角帕特里克的話「很不公平」,前科累累的帕特里克再次入室偷盜,結果是緩刑,而認真有愛心的揚,結果得了腦癌。

這次緩刑讓兩個人交會在一起,帕特里克因為法院命令而到了揚的安養中心,這也漸漸改變了他。

其實帕特里克本性並不壞,但他爸總是在吸毒,這使得他們環境充斥著同類的人。在這種環境裡,帕特里克12歲被押24小時,而爸爸卻拿這件事向朋友說嘴。

帕特里克的麻煩除了緩刑外,也欠了黑幫不小的債務,但在安養院工作屬於勞動服務沒有薪水,因此他根本無力還債。

不過他在安養院時,看到不少人臨終的狀況,電影裡沒有描述這些人說了什麼,但這似乎讓帕特里克有了想要改變的決心。

同時,他也交到許多忘年之交,這些寂寞的老人不在乎他有前科、不在乎他的毒癮,依然與帕特里克成為好友。

當然,安養中心裡也有人不相信他,認為「賊永遠是賊」,不過在他們的一次「教化實驗」中,帕特里克通過的考驗,而揚神父說「我從沒懷疑過你」,更是令人感動。

揚看出帕特里克有廚藝天份,甚至還送他去進修,這可能是帕特里克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的人生要步入正軌了。

但過去總是如影隨形,債主找上門了。不久後,因為罰單過期,法院撤銷了帕特里克的緩刑,他要入獄了。

有時候這會使所有努力都消失殆盡,因為入獄後會再接觸到壞份子、沾染不良習慣,經過了幾年,與社會脫節的會更加嚴重。

但這次帕特里克說,他不要回去他的「老牢房」,他不想跟那些「老獄友」同寢了,因為這次他有了家,有想回去的地方了。

幸運的事,他也有了有能力幫助他的家人,揚神父向法院申請了減刑,帕特里克沒被關押多久就獲釋了。

最後,揚神父於2016年病逝,電影也停在了這裡,不過從片尾我們得知,現實世界的帕特里克真的成為了廚師,結了婚生了兩個小孩。

看電影的我們,彷彿見證了一個人的脫胎換骨,也許以前的前科累累是沒有選擇,但許多人真的負擔不起「選擇的代價」,這社會還有多少的帕特里克在等著揚神父呢?

片尾出現了神父的話:「 不要等待什麼,從今天開始活,現在比你想像的要晚。」每個人都應該活出自己的樣子,我們行有餘力,也可以為他人做一點小事,幫助他們活出自我。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