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謙虛的人才會選擇指數投資

巴菲特自己做主動選股成功,但他也建議散戶們做指數投資,所以你會看到不管哪一方的人都會用巴菲特的話來支持自己的論點。

先說說「散戶」這個詞吧,我們大多數人應該都算是散戶,就算你賺到8位數、9位數,只要你還是一個人作業,應該都被歸類為散戶的範疇。

其實巴菲特這句話,是因為認為散戶沒有足夠的資源,所以難以打敗市場。

那我們就以跟市場的排名來看,把散戶值分成1~100,分別代表你在市場中的PR值,PR值越高代表你贏過越多人。

我相信PR90的高手一定都知道自己是高手,問題是他們會賺走市場裡太多的錢,所以我認為PR60以下的朋友都要小心了,很可能是沒辦法在市場討到任何便宜,只是白費時間而已。

那問題來了,你認為自己在市場的PR值是多少?

如果你自認為自己PR值低於50,那你肯定會接受領取市場平均報酬,這是比較合理的選擇。

或者這麼問,如果給你一年「繳學費」,PR值有機會達到多少?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認為自己是PR值低於50的人,就像問大家開車技術,每個人(尤其是男生)都說自己技術很好。

最後的平均值大約會落在60~70之間,大家普遍會認為自己是低調的強,只是還沒露出來。

你應該發現了吧,PR值是基於平均的統計數據,所以只要樣本數夠,PR值應該就是50才對,而理論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就是大家的自我感覺良好。

這個數字其實還不誇張,瑞典90%以上的人,都認為自己駕駛技術高於平均,所以大家投資技術平均落在PR60~70只能算還好(或是我低估)。

所以如果我們把PR值校正回歸一下,把每個人心裡想的PR值減個15~20,會發現大多數人其實是低於50的,也就是說選擇指數真的會是比較好的做法。

雖然是這麼說,但想必大部分的人還是不服氣吧:「我剛只是謙虛而已,其實我PR值應該有80。」我們就是不願相信自己是低於平均的那類人。

證明最好的方式就是實驗,所以我並不建議大家直接就一定要全指數投資,你大可以把一部分拿去主動選股,只要部位不大,甚至要當沖也沒有問題。

一段時間的執行後,你會比較知道自己在市場的哪個位置,跟平均報酬一比就一翻兩瞪眼了。

因為平均就是很現實,除了前面講到因為高手賺了比較多之外,我們的稅費是一個影響因子,讓市場60%的人都會輸給平均。

所以只要輸給平均,那你就是適合指數投資的那種人。

就算不考慮時間成本,有60%的人都是客觀上該做指數投資,但實際上指數基金的市佔大約是30%,你應該知道為什麼吧。

大多數人根本沒仔細計算過自己的報酬率,當然就容易自我感覺良好,尤其是股市行情好時,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股神,其實只是被大盤一起帶上去。

經過這篇文章,相信還是會很多人認為自己投資高於平均,不過為了你未來的30年著想,建議你仔細紀錄自己的報酬率,或許會很出乎意料。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