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少年讀史記》幫你把經典軟化
什麼是經典,有人說經典就是大家都聽過,但很少人讀過的;胖子老師說,經典就是學生時讀不懂,長大以為讀過了。
我覺得金庸、三國都是,以前覺得自己讀了三四次很懂了,長大後再讀又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初聞不知曲中意 再聽已是曲中人。
但如果要說經典中的經典,那肯定非《史記》莫屬了,大家都知道這書很經典,但這書也是厚到你一看就不想讀,我先承認就我從來沒想過讀《史記》。
這次 #歐陽Talk書秀 說這套《少年讀史記》是經過軟化的,就像把又苦又澀的檸檬打成汁,再加入一點糖調味,讓大家都可以輕易吸收裡面的知識。
今天 歐陽立中 老師恢復國文老師本色,整場讀書會引經據典,講得欲罷不能,一共講了8個歷史人物的故事。
大多數的故事其實以前或多或少有聽過,但大多是片段的,《史記》最大的特色就是「紀傳體」,簡單來講就是傳記式的寫法。
我們會讀名人的傳記,而史記就是許多名人傳記的整理。
當把許多人的一生攤開來看時,我們會更容易發現他們各自的相同或相異處。
我就發現大多數的人,都能忍人所不能忍,例如張良的橋下之約、韓信的胯下之辱,但卻不是每個人在功成名就後,還能保持謙遜。
比如項羽,先擁立楚懷王之孫為義帝,取得成功後卻派人殺了這位義帝,這給了劉邦竄起的機會。
又如秦始皇,當上皇帝後忘記自己是天下人的皇帝,忙著擔心自己無法千秋萬世,築長城、找長生不老藥,最後不只把自己操死,連皇朝也撐不了太久。
其實大多數的人,就是在低谷時無法保有自信,高峰時又很難保持謙遜,這是人之常情。
能上得了《史記》的,都不是簡單人物,因此他們至少可以在低谷時做得不錯(否則就不會成名了),但在高峰時還能做得好的,還得去掉一大半。
我認為大多數的成功,都是建立在某部分的反人性。
學生時期大家都愛玩,願意讀書的人,至少在學業方面可以取得成功。
出了社會大多數人安於自己的工作,只有少部分人會繼續精進自己,這些人獲得成功的機率也能大幅提升。
投資也是一樣,禮拜二股市大跌,很多人就開始恐慌,對股票沒自信,禮拜三再一漲,許多人反而又過度自信,這種過程就是常說的”FOMO”(錯失恐懼)。
如果你對自己生活不滿意,想追求”成功”,或是你大致滿意,但也有覺得”不成功”的面向,例如有些人事業很成功,家庭就比較沒照顧到,那你就該知道,過程中一定會讓你覺得不舒適,如果很舒適的話,一定是哪裡搞錯了。
這套《少年讀史記》記載了許多人的成功故事,細細品讀會發現,他們成功路徑各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反人性」,我認為這本書不只是給少年讀,長大後的你也一樣適合推薦,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