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停車場看股市,群眾的智慧無所不在

大家都有過出去玩找停車位的經驗吧,通常你要去的那個景點,例如台中科博館的景點停車場一定最多人排隊,有些人便會選擇在外圍一點的地方找停車位。

可是不管路邊還是停車場,位置也通常不那麼好找,尤其是考慮到距離越遠,就得走更久,有時候繞了兩圈還是得乖乖回來排隊。

排停車場未必是較差的選擇,假設停車場要等半小時,其實跟花十分鐘找停車位,十分鐘走到景點,回去再花十分鐘走到車上,兩種是一樣意思,甚至停外面還多花了很多體力。

就我的經驗,兩個選擇平均而言差不多,這叫「群眾的智慧」,跟股票市場一樣,有些人高估、有些人低估、不過這些人平均而言,跟股票的內在價值差不了太多。

當然你可能只花五分鐘,就找到離景點近,又不用錢的停車位;同時你也可能花了二十分鐘在周邊繞,結果還是得摸摸鼻子回來排隊。

很簡單的道理,排停車場的人也不是笨蛋,如果附近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停車位,他們很大機率也不會傻傻排在這;如果附近停車位好找,就算有人真的比較傻,大部分人也不會在這排隊,這條隊伍根本不會這麼長。

這就是「市場的有效性」,如果發現某個資產(找外圍停車位)更有價值(花費時間更少),大家都會選擇去做這件事。

而一旦大家去找了外圍停車位,就會使得停景點停車位這個資產的價值上升(花費時間變少)。同時外圍停車位也會變難找,直到兩者所花的成本(精神、體力、時間)差不多為止。

台中科博館的停車財務是透明的,路邊排隊的人等於實際排隊的人;而勤美誠品綠園道的停車財務就沒那麼透明,因為在下地下道後,大概還要排30台車才能進場。

對停車場特性不了解的會比較容易中招,我去勤美誠品綠園道時,通常寧可在外圍找停車位,因為就算我知道,別人也不知道,而他們會排在我前面,降低我排停車場的CP值。

就像股票市場一樣,總是有很有策略的人,像是知道一區免費停車位,因此他們根本不屑排隊或在路邊找停車位,直接去那一區通常都會停得到位置。

但只要是網路時代,就沒什麼秘密藏得住,這個策略(免費停車場)早晚會曝光,停的人會越來越多,慢慢地這個停車場會被停滿,這個策略也就失效了,這叫策略的「胃納量」,一個策略只要執行的人多,慢慢會被塞滿至無利可圖。

如果你人脈夠廣,或許可以在附近找到認識的人家借停,這就是「內線」等級了,停朋友家不只不用排隊還不用錢,不過這就取決你有多少朋友了。

因為科博館附近的朋友,在你去勤美誠品時就沒那麼管用,更別說其他縣市時就完全用不上了。

同樣的,內線也有胃納量的問題,如果朋友家的車位已經有停車了,那你還是得乖乖自己找停車位。

其實不管是找停車位或是股市,都不能輕視「群眾的智慧」:你會做景點停車場與外圍停車的價值比較,別人也會;你會尋找有效的策略,別人也會;你有認識的朋友,別人也有。

這些種種因素,綜合起來變成你看到的排隊現況,你可以選擇乖乖排隊得到平均結果,也可以選擇繞出去,獲得優於平均或低於平均的結果。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性,不管是股市或日常生活都一樣。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