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必讀!!三明治先生Top10書單
比起在網路看理財文章,我更推薦的是從書裡學習。
因為網路文章大多是片段資訊,舉例來說我認為除了指數投資外,增加一點主動選股無可厚非,甚至對心理會有好處,那是建立在大量對指數投資與投資理理的基本認知,如果少了這些,就會變成鼓吹主動選股的文章。
相對而言,書籍大多是作者花大把時間編排,目的就是讓讀者能清楚了解他的思路歷程,這樣的吸收不只更具系統性,比較不會變成大型縫合怪,而且因為字數有限,所以整體含金量會更高,讓你吸收更有效率。
一本書大約兩三百塊,這裡介紹10本書也不過3000元,比起線上課動輒3000、實體課破萬的更不是少數,相信這會是你入門更好的選擇。
這些書大多是建立基礎理財觀念,我敢保證看完這些書,不只詐騙集團騙不到你,在看各種投資標的時,你也一定能具備判斷的能力。
以下開始我的介紹,順序多少代表我認為的重要性,不過不代表你應該照順序閱讀,可以先看簡介挑選最有興趣的,有些書一開始可能沒這麼容易閱讀,不過我保證,大約看到第三本書開始,因為你已經有80%應具備的金融知識,你會越來越上手。
以下除了十本書外,各書也有推薦的延伸閱讀書單,都是我親身看過而且推薦的書,可以視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來延伸。
《漫步華爾街》
這本書是我最推薦的,我也建議當成你入門第一本書。
這本書除了講金融知識外,也帶你看看過去一百年來金融市場的大事件,像是鬱金香狂熱、南海泡沫、電子股、漂亮50、網路股、次貸風暴等,你會發現歷史不一定會重複,但它會押韻。
《漫步華爾街》用不長的篇幅,就帶你看完了金融市場的大事件,而且深入淺出的解析十分值得參考。
就以鬱金香狂熱來說吧,一開始大家看上了鬱金香,這種花是真的漂亮且獨一無二,也就是說大眾的追捧也是有道理的;南海公司也是非常賺錢,代表是那時候的「破壞式創新」;電子股、網路股更不用講,到了現代我們生活早就離不開這些產業了;漂亮50代表的是大權值,最穩健的那幾家公司,到目前雖然有些公司不復存在,不過整體而言這也是很理性的選擇。
說到這裡你可能很好奇,既然這些投資標的都不差,為什麼我們現在談到它們時,都是用災難的角度在看呢?
原因就是「價格」,當股市漲到一個程度時,大家會認為估值不重要,因為我們面對是一個新的時代,股市會從投資變成投機。
在投機遊戲裡,錢是為了追逐標的而存在,大家只愁沒有標的,而不會去管估值合不合理。
或是另一個角度,大家不是覺得現在的估值很合理,而是在看市場上其他人能撐到什麼時候,反正別留下來洗碗就好了。
像是鬱金香狂熱時,大家等不及看到鬱金香長出來變什麼樣子,直接用現代選擇權的概念先下訂,其實這早已偏離了當初鬱金香「漂亮且獨一無二」的價值了。
漂亮50整體而言好公司比較多,但當你用100倍的估值買入時,50年沒有賺錢也變成是很正常的事。
我認為不管你之後會用什麼投資法,帶著「價值分析」的眼光是有好處的,至少可以保你不會受傷。
就像在學武術前先學挨打,這本書就是你的保命大典。
金融歷史/投資總論延伸閱讀
《群眾的幻覺》
《金融的世界史》
《異常流行幻象與群眾瘋狂》
《投資金律》
前3本我其實都看完了,但我認為他們各有優缺點,第一本滿推薦,第二本寫得有點太淺,最後一本有點太硬(但算經典書),而《投資金律》我等等就會介紹到了,推薦度自然不在話下。
《持續買進》
這本其實是新書,不過我也非常推薦大家。
「定期定額、持續買進」就是一般人對指數投資的基本認識,但到底為什麼,或是應該怎麼做,很多人還是會有點疑惑。
大家多少會在「高點」時想縮手,心想如果現在稍等一下,說不定等到崩盤就有更多資金可以加碼。
但其實沒有人可以預測高點,舉例來說,股價達到應有價值2倍時算不算高點,一般來講算吧,但南海泡沫時漲到10倍,也就是說你如果在2倍時賣出,接下來你得眼睜睜看著股價再漲5倍。
關於這點,牛頓是受害者,所以才講了那句名言:「我能計算天體運行,卻無法計算人類的瘋狂。」關於股市是不是過熱可以看我之前這篇文章有更深入的討論:股市過熱了嗎?該不該減碼或出清呢?
《持續買進》作者是統計學家,他用大量數據告訴你,根本不用猜高低點,且不說你根本猜不準,就算你是上帝也沒用。
書裡做了回測,只要你是以長期投資為目的,也就是在40年的期間只買不賣,就算你真的能知道相對低點,讓你每次進場都在山谷,也同樣贏不了「持續買進」。
規則是這樣,在任何兩次歷史新高的區間,你總是可以在最低的那個點,把你存下來的錢一次投入,舉例來說前次低點時你把錢全部投入,然後過了一年股市創新高,你這一年來把錢都留下來等下次低點,每個月一萬來計算就存了12萬。
接下來股市開始下跌,你的錢繼續留下來,事後來看股市在2年後創下新高12000點,而中間一度達到7000點的低點,那你就會在最低點時,把錢全部投入,接著等待下一個低點到來。
統計證明,即使你做到這種程度,不管高低點定期定額還是能贏,下面影片裡會更詳細的說明。
這只是書裡的一部分內容,我覺得這本書最好的地方,書裡有大量數據證明他的理論,而且不會讓你覺得枯燥,例如我們規劃理財時常是在年輕薪水正低時,但慢慢的我們會加薪,那加薪的部分要全部存起來嗎,還是全部都可以花掉呢?
書裡會先分析全部花掉其實是不行的,因為你的花費會增加,最後會達不到理財目標;相對的,全部存起來或許可以讓你更快達標,但這會讓你理財之路走得很辛苦。
所以呢,到底怎麼做比較好,書裡告訴你,一半留給現在的自己,一半留給未來的自己,存下加薪的50%,就是偏保守的簡單做法。
《持續買進》提供你一條可行之道,讓你對理財不再迷惘。
投資做法延伸閱讀
《用心於不交易》
是我的啟蒙書,也滿推薦大家在看完《持續買進》後,應該儘快看完這本,讀起來很輕鬆的好書。
《能力圈選股》
偏主動選股,但我覺得對一般人來說也有許多可以吸收的
《投資終極戰》
是指數投資的經典書,常會講的「輸家遊戲」就是這本書首創的,幾乎也是必讀,只是因為與其他書同質性比較高所以放在延伸閱讀。
《投資最重要的事》
這本也不算舊,不過在許多投資人心中,這已經是經典書了。
前面的書更著重在概念與方法,而《投資最重要的事》則是注重「風險」。
這本書的優勢在於它讀起來很輕鬆,不用很了解金融市場也可以輕鬆讀懂,但所蘊含的知識足以受用一輩子。
這本書比較特別,是分點條列的,書中整理了28項建議,所以你只要認真看過一次,之後不時拿出來複習這28點就夠了。
這些建議看起來沒什麼,但隨著你經歷牛市、熊市的循環,你會發現真的不容易,是本適合放在床頭的好書。
這裡先提供幾個書裡的建議給大家參考,詳細的內容最後面也有我的說書影片可以看。
「6呎高的的壯漢可能在平均5呎的河流中溺斃」,保有錯誤邊際代表你不會賺到最多的錢,但可以存活下來。
靠投資獲利你得看出別人不知道的東西,從不同角度、不同知識點切入、或是很好的分析,最好三者都有。
別把客觀優點與投資機會畫上等號,投資人應該記住,你要買得好而不是買好的。
股價會上下起伏,並使投資人覺得永遠不會反轉,這會使投資人犯下大錯。
「超越時代與失敗很難區分」,價格過低不代表即將上漲,反之亦然。
.風險控制與錯誤邊際都是「隱性資產」,在多頭時會讓你看起來像個謹慎的笨蛋,就像在海中還穿著泳褲一樣。
做「接近成功的事」就好,事件發生的原因有很多種,但結果只有兩種,根據預測採取行動成功,不代表你是對的。
合理預期報酬,不要追求「好到不像真的」的報酬。
很多人都會跟你說,在股市存活下來才是真的,在思考報酬前,你絕對不能忘記風險。
對投資機構而言,風險就是波動,因為波動大會讓市值下跌 ,而投資人可能因此失去對機構的信心,一旦他們決定撤資,那虧損就随之確定下來。
但對一般人來說不一樣,不賣就不虧這句話某方面是對的,你只要確定之後會再漲回去,現在虧30%、40%對你又有什麼影響?
因此在書中就把「風險」定義為「造成永久性虧損」的機會,對一般投資人而言,反而是恐慌或FOMO情緒佔更大宗,別因為市場高低起伏而追高殺低,就是投資最重要的事。
風險討論延伸閱讀
塔雷伯的黑天鵝三部曲:
《黑天鵝》、《隨機騙局》、《不對稱陷阱》,都不太好啃,不過就是含金量滿滿。
《風險之書》
對風險剖析很詳細。
《成功與運氣》
讓你免於被成功的錯覺欺騙,有時候成功真的只是運氣好。
《投資金律》
我推薦這本書的三個面向:
資產配置
要學習資產配置的話,這本書是最適合的。
關於資產配置,許多人會以為只是降低波動的方式,但其實好的資產配置,是可以既降低風險又增加報酬的。
舉個例子你就知道了,如果市場的報酬是由擲骰子決定,正面就是+30%,反面則是-10%,那你投資的期望值會是√(1.3*0.9)=1.082,年化報酬率約8.2%。
但如果今天把資產分成兩份,各擲一次骰子,每年可能發生的情況會是1.3(2正)、0.9(兩反)、1.1(一正一反)、1.1(一反一正),寫成算式就是√√(1.3*0.9*1.1*1.1)=1.091,年化報酬率約9.1%。
看到了吧,這兩個是完全一樣的投資標的,只是差在一個做了資產配置,一個沒做,報酬相差就達近1%。
這樣的報酬在你30年的投資生涯裡,足夠給你帶來50%以上的差距了,換句話說,原本30年後只有1000萬,做了資產配置可達1500萬。
這樣的差距非常清楚,不做資產配置是傻蛋,但現實中沒這麼簡單。
因為這樣的情況能帶來好處,是因為兩次擲骰子的結果是完全獨立的,而且我們知道下跌的權重比較大(下跌20%需要上漲25%才能恢復),所以當漲跌可以在同一年就中和掉時,就能達到報酬增加的好處。
不過現實中,許多標的都會有相關性,如果股票跟債券同漲同跌,那資產配置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所以關於資產配置,其實還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為此你會需要作者威廉.伯恩斯坦的智慧。
金融歷史
另外前面也提到過,這本書對金融的泡沫也有所著墨,而且對泡沫的成因有詳細的剖析。書裡認為泡沫有四大成因:
科技或財務的新革命
便於取得的信用
對過往泡沫的淡忘
放棄原本證券分析方式
其他三項我們都很能夠理解,但我們不能理解的是,南海泡沫大蕭條,到底帶來了什麼科技革新?我們難以理解南海公司的保險概念,在當時是多創新的想法,更不能感同身受燈泡、收音機帶給當時人們什麼感受。
這本書裡特別著重在這些革命性的衝擊,例如書裡寫到馬車的價格是多麼昂貴、速度多麼慢,甚至在路上有翻車、搶劫等風險存在,當我看到這段時, 就知道當時蒸氣機的出現,對人們的衝擊肯定不亞於現在的AI浪潮,因此鐵路泡沫的歷史故事,更是提醒我們要不斷注意上面那四項泡沫的成因。
歷史不會重複,而是會不斷押韻。泡沫會一再出現,我們能做的就是避免自己在泡沫破裂時站在浪口。
股票估值方式
只有這本書會講生硬的高登公式或股利折現模型,這些算法都是是萬靈丹,但肯定可以給你一個估值的定錨點,或許結果誤差會有30~50%以上,但當你看到差距達兩倍、三倍,那肯定是有問題了。
資產配置延伸閱讀
《智慧型資產配置》
同作者的前一本書。比較硬但也更加深入,在《投資金律》的序言中,作者認為這本書是「極為成功的失敗」,這本書講得很好,但作者說「只有數學高手才能充份了解」
我當然不敢說自己充份了解了,不過畢竟十多個小時花在這本書上,所以相對而言應該還算是有粗淺的了解,也用影片分享給大家。
《文明、現代化、價值投資與中國》
這本書是華裔投資人李彔的著作,可別看到中國就以為這是推薦中國投資的書,首先李彔是美國人,再來是這本書更著重在文明發展與價值投資。
美中是全世界兩大經濟體,也代表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發展的頂峰,那你不會好奇嗎,這兩個國家是怎麼走到這裡,為什麼他們會走向不同的道路?
了解文明發展為什麼重要,因為「歷史不會重複,但會不斷押韻」,我們要知道美國還能強盛多久,中國會不會迎頭趕上,或是之後會被別的國家超越,要先知道的就是他們怎麼能走到這裡。
關於上面這些內容,在《大分流》講得更詳細,但沒幾個人看得下去,關於各個國家的興衰,在瑞達里歐的《變化中的世界秩序》也有詳細說明,但一樣,不是這麼好啃的書。
《文明、現代化、價值投資與中國》書裡講得就很平易近人 ,是我認為這本書值得一讀的原因之一。
另一部分則是書裡講價值投資也很深入淺出,最讓我有收穫的概念是,你應該具備有「大約」解讀一家公司的能力。
李彔認為,你應該要在5分鐘內快速辨認一家公司賺不賺錢,是不是好公司,這樣你才有能力在幾百家、幾千家公司裡,找到適合投資的。
從別人的推薦找好公司是省時的方式,但這也代表這家公司的好,別人早就看到了,可能股價也被拉高過了,甚至你的觀點會被別人的觀點給「污染」了。
主動投資要成功的關鍵在於敢於與眾不同,如果你不具備自己篩選股票的能力,那你需要的是分散風險,但如果你想學主動選股,我認為這本書是你必看的一本。
但當你找出想投資的公司後,你就得要像個偵探,不只是財報要研究透澈,你還得做實地探訪。
李彔就曾經走遍Timberlad的門市觀察鞋子熱賣的原因,甚至混進公司執行長所屬的教會,為的就是更深入認識這家公司的優勢。
最後,對於中國的看法是書裡另一個重點,或許你對中國投資沒興趣,不過深入了解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肯定還是有好處的。
文明發展延伸閱讀
《變化中的世界秩序》
這本書帶了解歷史上各個國家,每個強權的興衰,對我們看待現在的世界局勢會很有幫助。
《大分流》
經典,但整本跟論文一樣,未必適合每個人,不過如果你對這議題非常有興趣,這本是可以啃起來的。
《人類大歷史》、《槍炮、病菌與鋼鐵》
還不錯,但跟投資比較無關,
《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
投資不只是狹義的,其實人生處處是投資機會,除了股票、債券或其他金融商品外,別忘了最重要的投資標的是自己。
這本書核心觀點就一個,那就是大家應該投資在自己的興趣,並用興趣去賺取更多的錢,用這個金錢旋的概念打造金流飛輪,讓花掉的錢自己流回來。
具體要怎麼做呢,首先大多數人卡關的地方應該是:我不知道自己有什麼興趣可以發展。
有的興趣不知道怎麼營利,有的知道可以營利但沒有興趣,這本書裡有給你幾個方向,其中最讓我有感的就是從工作中尋找興趣。
大多數人不是太喜歡工作,但工作裡肯定有你喜歡的點,可能是跟同事討論流程改良,甚至你就很喜歡幫同事訂便當,這都是可以發想的地方。
當然,以對工作產值有幫助的優先會更好,因為不只發展副業,連本業都可以有所提升。但我們就以訂便當這件事來舉例,訂便當時最麻煩就是收錢不能錯,訂的數量品項也不能錯,這不就是外送平台的原型嗎?
有時需求與供給間有個缺口,只要想辦法填上這個缺口,就是一個發展機會。其他例子我也都放在影片當中,歡迎大家自己去看看嘍。
投資自我延伸閱讀
《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
如果你覺得想用興趣來做為創業的方向,這本書是你絕不能錯過的好書,別被書名騙了,這是講自媒體創業的書。
《一人創富》
這本是我寫作的起點
《一人公司》
也是我很推薦的自媒體創業書。
《懂用錢,越活越富有》
許多人對投資的印象是想找送分題,但其實有70%把握就該衝了
你想用錢換來什麼?記得你的最終目的,你不會淪為金錢的奴隸,要讓錢為你工作,幫助你達成目的,你會需要這本書《懂用錢,愈活愈富有》
這本書是國外的知名財經部落格ー理財武士的新著作,這個網站已經幫助了上千萬人的財務自由之路,說是當代FIRE運動的先驅也不為過,作者山姆.杜根在34歲就退休,現在每年被動收入超過30萬美元,現在他要藉由這本書來教你如何讓錢財為你工作,讓你能提早退休,而且不會迷失在金錢裡。
用一個核心觀念總結這本書及作者的人生歷程的話,那就是書裡也不斷強調的70/30思考模式,把選擇分成「最佳」與「次佳」,只要有70%的把握就可以出擊。
在股市裡很多人會想追求完美選項,他們希望自己的投資可以立竿見影,所以到處找明牌,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股市不存在完美選項,失敗也是在所難免,但只要決定大多數是對的,你就可以在股市生存。
投資大師索羅斯說過,你要盡一切所能在股市活下去,最後就能獲得成功。人生也是一樣,活下去永遠是最重要的,你不能去玩俄羅斯輪盤,即使他有90%的機率讓你發財,也不是你該選的70/30決定,因為另外那10%會要了你的命。
人生選擇延伸閱讀
《 一人公司起步的思維與挑戰》
與《一人公司》同作者,這本書更偏向心靈成長類,不過書裡的洞見我十分推薦,對想跨出舒適圈的人會很有幫助。
《檯面下我是這樣投資》
這本書適合在你對投資已經有相當程度的了解時再來讀,否則容易偏離正軌。
「別告訴我你在想什麼,告訴我你的投資組合中有什麼。」──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
這本書的內容可以用「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這段話來總結。
一開始我們會覺得投資很容易,專家說只要買進好公司並持有就好,所以我們去找了營收、獲利、本益比、ROE等等指標,篩選出我們認為的「好公司」,這個階段叫「見山是山」。
但很快我們會發現,股市其實很變態,當你篩選出符合你指標的公司時,常常發現明明營收開得不錯,但股價卻一路向下,才發現好公司買在爛價格也沒用,在價格與價值之間要找到平衡點,這個想法不太直觀,許多人走不到這一步,這是「見山不是山」的第一階段。
漸漸你會找到自己相信的,所謂「正確」的投資之道,有人信奉市場的有效性,認為不用試圖打敗市場,只要擁抱指數就能邁向財富自由之路;另一些人則是覺得散戶有打敗市場的條件,只要藉由大量的研究特殊的做法,就能長期獲利。
在「見山還是山」的階段,大家會找到自己的「聖杯」,所有交易問題都能迎刃而解,有些人會在這階段認為,大家都應該採用所謂「正確」的投資方式。
而這本書整理了25位專家,他們知道「正確」的投資方式該怎麼做,但實際上又是如何呢?我認為這本書會打破你在投資上最重視的概念。
投資進階延伸閱讀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獲利公式》
也就是常說的「生命週期投資法」可以先了解一下,裡面兩個觀念很重要:①生產力可以替代債券、②提早承受風險反而可以降低風險。
《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
適合想弄懂財務報表的人,不管你是想選股還是在生活中變得更有數字敏感度,這本書也是我十分推薦的。
《掌握市場週期》
人總是會在樂觀時,以為榮景會不斷延續下去,而悲觀時又覺得世界這次真的會毀滅。
回頭來看我們總是扼腕,那些該賣卻沒賣或該買沒買的時間,但回頭看很容易,事實上掌握市場週期是門大學問。
我們知道市場有均值回歸的特性,翻成白話就是漲多必跌、跌多必漲。如此一來週期投資的秘訣顯而易見:買低賣高。
股市的不變法則,但真的能做到的不多,首先你要先了解到歷史不會重複,但會不斷押韻這件事。
你可以說這次的科技進步不同,現在的貨幣政策有全面革新,但只有在你相信歷史會因為人性而不斷押韻的時候,你才能談買低賣高這件事。
否則就像牛頓在南海泡沫時的遭遇,他覺得股價太高了,事後來看也確實是高出2倍以上,所以他出清股票其實是正確的。
哪知道市場這次錯得離譜,泡沫最盛時吹到10倍以上,牛頓看著自己賣掉股票後又漲了5倍,忍不住相信「這次將會不一樣」,結果買回股票吃下了幾乎整段的跌幅。
我們要知道,大家在看的不是現在偏離市場價值多遠了,而是看其他人能忍受到什麼程度,想要掌握市場週期的人,就得擁有比別人更強的心性,而這正是這本書可以幫助你的地方。
週期循環延伸閱讀
《大債危機》
有很詳細的解說,不過警告這本書偏難讀,對債券有興趣的朋友再嘗試。
《一如既往》
其實歷史就是由人所推動的,市場週期也是一樣,這本書會帶你看看過去幾百、幾千年來,歷史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你更能掌握市場週期。
《改變看錢心態,最快積累千萬資產的財務自由實踐版》
這本書也是在講關於個人理財的全面知識,但我會把這本書擺在這裡是有原因的,在你看完許多書,建立自己的理財系統後,並不是從此就一勞永逸了。
故事不會像王子公主一樣,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舉例來說,10年後你累積了300萬資產,這樣算夠還是不夠?15年後遇到了一次腰斬的大熊市,你的理財需要重新調整嗎?20年後股市大漲,你可以提前退休嗎?
書裡提出了「緩衝基金」與「收益護盾」這兩個概念,十分適合已經有理財計畫,或是已經有一定資產規模的人來使用。
在年輕時我們有許多年可以工作,換句話說就是人力資本很充足,但隨著年紀變大,未來能再賺到的錢也越來越少,相反地資產卻越來越多。
這時你該想的再也不是「如何增加收益」,而是如何保住這些我努力的成果,我想這本書是最適合做為十大推薦好書的最後一塊拼圖。
投資心態延伸閱讀:
《快樂花錢,存錢不苦,更能致富的金錢法則 》
阻礙我們理財的,常常是過去養成的金錢觀,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不管你看誰的書或文章,裡頭講的都是對作者來說可行的方式,但未必適用於你,因此你要從自己的個性與金錢觀出發,只有你自己,才能找出適合自己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