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脆弱與勇氣,走出去就是獲得幸福的入口《一人公司起步的思維與挑戰》
聽過保羅‧賈維斯( Paul Jarvis )嗎?他的《一人公司》很有名,是自媒體創業者必讀的好書。
但我今天要介紹的是他的前一本書《一人公司起步的思維與挑戰》,我對這本書的評價更勝於《一人公司》,是本我會想放在床頭的好書。
如同書名所述,這本書講的是創業前&剛創業時你需要做的事,我認為這才是一般人最容易卡住的地方。
而且這本書也不只是自媒體創業可以用,其實人生中大部分重要的決定,都可以用書裡講到的觀念來克服,我這裡整理書裡給我的三大啟發:
①所有的事都是取捨
我們時間只有一份,選擇這個就無法選擇那個。留在原地並不代表不做選擇,而且一樣得"放棄"往前進可能帶給你的風景。
同理,當你選擇做一件事後,你也面臨了什麼時候該放棄的問題,你不放棄這件事,就沒有多餘時間做別件事。
最後,你的注意力有限,你關注了這件事就難兼顧那件事,例如你不斷關注社群媒體,擔心錯過了什麼訊息,那你實際能做的事就更少。
當有這麼多取捨時,我們要關注的是背後的底層邏輯:做長期有效的事,你才能轉動你的人生飛輪。
②恐懼與勇氣
勇氣不是無所畏懼,而是認清自己很害怕,但無論如何都去做。
這同時有兩個元素,一是害怕,二是想去做,而勇氣正兩個矛盾元素的突破點。
為什麼明明害怕還是想去做呢,其實你心裡知道這件事是值得做的,不管是離職創業、向心儀的人告白、逆風提出評論等。
但恐懼只在你不行動時最張狂,一旦你踏出第一步,它就會慢慢縮起來,記住!恐懼無法反擊,你只要不斷往前走就好了。
③脆弱的力量
說到底,我們到底害怕什麼呢?
不管是離職、告白、評論、舉手發問、先說愛,我們害怕的都是「被傷害」這件事。
這份工作還可以,不離職就不會變差;不告白就不會被拒絕;不發問就不會有人說我的問題很蠢;先說愛的人要承擔一廂情願的風險。
我們不喜歡暴露在容易被傷害的環境,這個情緒叫「脆弱」。
但你可能發現了,脆弱是一體兩面,不做不會變差但也不會變好,而做了以後可能變差但也可能變好。
研究發現,比較勇於把自己暴露出去的人,幸福感也會比較高。
不難理解吧,如果你因為害怕沒跨出去,你往後的十年、二十年都會心想「如果當時這麼做就好了」。
勇敢嘗試後,大不了也是華麗的失敗而已,至少你再也不會留下遺憾。
這本書大多數都在講觀念,從《一人公司》摸過來的讀者可能會有點失望,因為書裡沒跟你講成功的方法。
但如果你在人生各階段遇過挫折,不管是創立自媒體、感情、職場等等,這本書是很棒的提醒。
最後分享書中我很喜歡的一段話,祝大家都能找到勇氣面對脆弱:「向前走的唯一方式,就是邁出一小步,然後另一小步,再接著另一小步,不斷的向前移動,直到它像在走路或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