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生活化例子讀懂財務報表?《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
《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是15年以上的書了,日本作者的特色是知識夠「軟化」,也就是讓你很容易聽懂他在講什麼。
但有時這也會變缺點,因為軟化到最後就是整本書沒講到什麼,含金量會稍嫌不足。
但這本完全沒這問題,精簡的內容大約2小時內可以看完,但沒有贅字冗詞,讓你一看就懂而且不拖泥帶水。
這本書的內容在講「會計」,光看這名字就讓人打退堂鼓了,但看看它的書名,日本有這種叫賣竹竿的小販,總是開著小貨車沿街叫賣。
但老實說,賣個竹竿能賺多少錢,更何況你需要竹竿時,他未必就剛好從你家門口開過去對吧。
台灣有種類似的存在就是修理紗窗紗門的小貨車,因為跟上面一樣的問題,我常在想他們一天可以做幾個生意。
問題來了,像這種小販為什麼不會倒,其實說白了一家小販要能一直存在,就是管好收入支出就好了,而這就是「會計」,就這麼簡單。
這本書裡有十個以上類似的例子,分別對應七種以上的會計知識,不只容易吸收,而且含金量還很足夠。
第二個問題是,我幹麻要學會計,那跟我有什麼關係?
你肯定無法看完這本書就考上會計師,但這本書存在的價值,是幫你培養「數字敏感度」。
「會計」其實就是把模糊印象具現化的知識,重點不是算得有多精準,而是你如何在量化以後的數字裡去找出可能出問題的地方。
舉例來說,大學讀哪個科系最有錢途?醫學系、電機系、還是中文系?
你心中或許有答案,但為什麼?
有數字敏感度的人會想到,中文系能當上作家的人很少,我們用中位數來做比較,中文系肯定是裡面較低的選擇。
另外兩個系呢,就需要更深入的會計知識了,例如醫學系應該是收入很高的沒錯吧,但因為大學就多唸三年,加上實習所需要的時間,或許算起來CP值反而不如電機系呢。
一般人都以為經營公司或看財務報表,才有學會計知識的需要,其實我們人生就跟經營人生沒兩樣。
你認為什麼人算是有錢?收入高嗎?資產多嗎?淨資產多嗎?
收入高支出也高沒有用;資產多可能負債也多;淨資產高但難以變現,都不能算是有錢的人。
書裡認為有錢就是隨時有錢可以花,也就是所謂的「自由現金流」高,這跟一般企業財務是相同的看法。
自由現金流在財務三表的「現金流量表」裡,不用多說你也知道這個表要做什麼的了吧。另外「資產負債表」在看你的資產與負債、「損益表」在看你每個月收入支出。
懂了財務三表的用途後,不管你是要用自身經驗去想報表該怎麼看,或是用這些不會倒的小店,乃至於上市大企業的經營,去思考人生的財務該怎麼規劃,都會非常有幫助。
這本書讀起來很輕鬆,但內容卻很重要,深入淺出的講法更是暢銷15年以上,只要你對「財務報表」、「會計」覺得很不熟的,這本我認為一定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