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11堂寫作課》寫作的必經歷程,

這一季的 #歐陽Talk書秀 到了尾聲,最後一本書是《大人的11堂寫作課》,我看滿多寫作書,也上過歐陽老師的「爆文寫作線上課」,而這本書真的滿令我驚豔:原來有含金量這麼高的寫作書啊!

寫文三年來的心得跟書裡講的一樣,藉由讀書會同學的反饋,相信每個寫作者可能都經歷過一樣的歷程,不管你是已經在寫作,還是正在思考要不要寫作,我想這篇文章會很值得參考。

首先你會想寫作,無非就是想創立個人品牌,或是腦袋裡的東西太多了,有種想分享給別人的衝動,換句話說,大家都是有某種動力驅使你往寫作邁進,否則何必花時間花精神寫作。

但這種動力很快就會遇到挑戰,想創立個人品牌、想賺錢的,會發現變現真的很困難;而認為自己的知識對別人很有幫助的人,則會發現自己寫的文章根本沒人看。

之後會漸漸發現,連難度都跑出來了,靈感開始枯竭,能講的東西就那些,很多人就在這時候選擇放棄。

這本《大人的11堂寫作課》很面面俱到,從一開始對寫作的定義,到寫作應該要有的認知,再慢慢拆解出寫作的技巧、題材、靈感、下標、結尾甚至變現等細節,雖然寫作要當飯吃真的不容易,但看完這本書真的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率。

例如為什麼會沒有靈感?其實是輸入得不夠,不管是看書、看FB文章,或是看電影甚至閱讀生活中的小細節,這些都是屬於輸入的一部分,多用心輸入素材,終究會撈到靈感。

我看過有人日更是把生活記流水帳,這是一個可以幫助你更關注生活的方式,但未必是讀者想看的,畢竟你又不是明星,誰會想看你中午吃什麼、帶小孩去哪裡玩什麼的。

大家想看的是,這家店好吃在哪裡,這個景點有什麼優缺點,或許之後他們也能去。

因此從「輸入」到「輸出」中間,一定不能缺少的就是「思考」。

思考什麼?思考這篇文章怎麼對別人產生幫助,思考怎麼讓別人看得下去。

其實寫作是不斷的輸入—思考—輸出,三者之間會形成飛輪效應,當你長時間做這些事時,不管是哪一個都可以越做越好。

寫作技巧書裡講到很多,我最有感的是「題材」這一項,我認為選題是寫的文章會不會有人看的重要關鍵,而書裡利用「馬斯洛金字塔」來舉例我覺得很有意思。

一般我們看到這個金字塔,會想到我們應該盡量追求更高一層樓,例如有餘力追求社交需求,就不要停留在生理需求。

所以我們寫文章會寫得很高大上,儘可能寫到自我實現的層級,但這樣的文章要打動人,其實是需要更高的技巧,與更廣大的受眾,否則你會發現,根本沒人在意你自我實現了什麼。

其實從金字塔的形狀就可以理解,每個人都有生理需求,少一點人有安全需求,只有極少數人才有自我實現的需求。

所以更合理的選題,反而是以生理需求或安全需求為主。

例如賺錢、職場生存、生活陷阱等,這些文章反而會更多人看,比較底層的文章寫得好,再考慮很更高層級去挑戰。

其他有關寫作口吻、下標、結尾金句這些書裡也都有,這裡無法一一詳述,如果真的對寫作有興趣的,真的滿建議去找這本書來看,這是我看過不管在完整度或是細膩度,最貼近線上課等級的一本書了。

最後用書裡一個金句來結尾:「只要動筆,就是投資。」從現在開始行動,讓你的寫作複利滾動。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