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生存你一定要懂「雞蛋理論」

股市的許多走勢都有「滯後性」,雖然股市是反映未來,但要反轉總是要一段時間,你可以想像一台大車要轉彎時,一定會繞出一個大弧。

今天介紹有名的「雞蛋理論」,是由《一個投機者的告白》的科斯托蘭尼所提出,這張圖並不只用在投機領域,其實在價值投資也很適合用到。

讓我們想像一顆雞蛋,蛋的中央有一個座標軸,Y軸代表股價,而X軸代表成交量,這個雞蛋代表指數或股價的價格循環。

首先從雞蛋的底部開始,這時股價還很低、成交量很少,但如果以原點價格做為「合理價」,底部的價格其實是被低估的。

後來漸漸會有人發現這支股票的價值,開始有了一點成交量,股價也緩緩上升,這段叫「初升段」。

上升到一定程度後,越來越多人會發現這支股票,並發現它的價格還是偏低、可以買進的,這就使得買氣更旺,價格也會被推得更高,慢慢進入「主升段」。

最後價格會被推到高於原點(也就是合理價)的位置,每個人對合理價的解讀不同、做法也不同,有人高出10%就會跑,也有人可以抱得更久。

因此超過合理價後,股價還會繼續上漲,只是一來許多潛在買家已經買進,二來一些價值投資人漸漸要退場,買氣與成交量漸漸減少,進入到「末升段」。

當想賣出的人正式高於想買的人時,價格就到了頂點,進入「初跌段」。這時市場還是彌漫著樂觀的情緒,許多人認為這只是小修正不用擔心,所以成交量也只會緩慢上升。

隨著股價繼續下跌,大家也漸漸認為這支股票不行了,紛紛賣出股票,但大家不會一起全部轉向,有的人當機立斷,也有人認為這支股票有殖利率保護,大不了當存股。

但隨著價格越來越低,很多人開始改變想法,有人想尊重趨勢,先賣出等底部再撿回來,有人認為被主力噱了一波,有人認為政府無能,最後想賣的人越來越多,股價也越跌越快,進入「主跌段」。

價格跌了以後,財經網紅會開始分析原因,新聞媒體也跟進報導,大家都會認為這支股票真的「不行了」,為了避免可能的虧損,大家開始不計成本拋售這些股票。

即使股價已經低於合理價,即使殖利率越來越甜,想賣出的人還是少於想買的人,直到有股票的人都賣得差不多了,進入「末跌段」後跌勢與成交量才同步下降。

今天介紹雞蛋理論,倒不是說我們只要照著這個做法就能賺錢,這個理論已經太有名,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理論是不會有用的,但同時如果你完全沒有概念也會很容易受傷。

第一個當然要注意在每個階段的變化關係,也就是我開頭講的滯後性,第二個希望你們注意到的是成交是一買一賣,不管在哪個階段,我們常常只看到主升段買進或主跌段賣出的人,忽略了另一邊也有同樣的人做為交易的對家。

如果在主升段賣出的人,他們原則上是對的,因為價格高於合理價,但同時之後還有長長的主升段與末升段在等著,有許多人會賣飛後不甘心,最後又成了末升段的買家。

另外「雞蛋理論」是偏短期的行為、技術分析,因此這個雞蛋只是小循環當中的一部分,如果這支股票真的長期看好,那即使在初跌段買進的人,長期來都會是贏家,反而太注重「雞蛋」本體的人,最後會發現錯失了比主升段還大好幾倍的長波段。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