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生動的知識,講最深奧的理財知識與人性《一如既往》

在看到這本書名時我會想,為什麼這本理財書名叫《一如既往》,什麼東西一如既往?

作者認為「歷史」與「人性」,是能駕馭理財的關鍵,而這兩件事既瘋狂但又很有規律,一如既往。

我在這本書裡,看到許多經典書的影子,例如第一章在作者去滑雪的親身經歷中,看到了《黑天鵝效應》,很多時候事情的發生只是單純的巧合,不用妄想預測隨機事件。

第二章講到一個人發生機率極低的事件是奇蹟,但十億個人裡,有人發生一次機率極低的事件是正常,我們對這種小機率事件總是視而不見,但在地球上這麼多人口中,這些都只是日常,這部讓我想到了《大威脅》

第三章講到與《持續買進》同樣的例子,一個住在矽谷的創業家身價超過1000萬美金,但他不認為自己「有錢」,因為在他住的地方這「算不了什麼」,明明他也知道這已經贏過99.99%的人了,但他還是不快樂。

第七章引用了一段話:「如果有人認為普通股的價值,完全取決於經過相關貼現率折算、邊際稅率調整後的公司營收,想必是忘記了人們曾經燒死女巫。」股票不完全是科學,計算「合理價」僅供參考,這部分的編排跟《投資金律》如出一轍。

第八章是我滿喜歡的一章,講加州大火前一年有著破紀錄的年雨量,結果大量生長的植物隔年因為雨水減少而枯死,形成破紀錄的可燃物,進而引發了大火。這與《變化中的世界秩序》提到國家的興衰原因相同:人們生活進步、工資提高後,在國際的競爭力就會降低。

第九章用木頭生長的環境來舉例,一棵小樹的自然生長環境是大樹下,因為陽光不足長得比較慢,如果人為移植到空曠處,雖然會加速生長,但日後倒伏或生腐的機率也會更高。植物有適合的速率,投資也是一樣,報酬會伴隨著風險,我想看過《投資最重要的事》的人都會理解這個道理。

第十二章的例子讓我想到《投資終極戰》,一個連年表現平庸——單年績效沒進過前25%——的基金經理人,長期平均竟然有前4%,在投資的領域裡,表現平庸已經是不容易的事了,長期表現優異更是困難中的困難。

其實理財書講來講去就那幾個道理——開源節流、選擇適合的投資工具、耐心等開花結果。端看你用什麼方式詮釋,每本書的演繹方式不太相同。

而這本《一如既往》使用大量的演化案例,講出你在投資經典書裡會看到的那些重點,我認為比起經典書來說,這本書例子更生動而且更淺顯易懂,如果你是投資小白,這本書可以幫你建立觀念;就算你是投資老手,這本書也可以讓你加深印象、加強連結。

很推薦這本《一如既往》,我也做了說書影片,上面這些例子在影片裡都有更詳細的說明,歡迎大家到留言區看看。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