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舊幸福」,尋找「真幸福」《為何成功了,還是不快樂?》

這期 #歐陽Talk書秀 分享《為何成功了,還是不快樂?》是我覺得大家都應該要讀的一本書。

我想之後我會再細讀介紹,不過這裡先就讀書會聽到的跟大家來做個分享。

首先我們要思考的是,你最理想的人生是什麼樣子呢,不說別的我們就以收入來講,你認為多少收入你就會幸福呢?

經過研究,最多人希望的收入是目前收入的兩倍左右,例如我年收入80萬,可能會覺得年收150就是最理想的收入了。

但你一定猜得到之後的事,即使你努力工作,真的達成這樣的收入後,你還是會覺得不夠,因為你眼界變高了,身邊的人(比較基準)也變了,因此現在再問你同樣的問題,你的答案可能是年收300了。

這就是書裡說的「舊幸福」,舊幸福的一切都是跟外在物質綁在一起的,「我」有個職位、存摺裡有存款數字、外顯的有房子車子或其他成就,這一切構成了這個「我」。

但相對的,拿掉其他東西後,要用什麼來定義這個「我」?事業不成功、沒房沒車的人要算是什麼「我」?

或許你會覺得有點繞圈子,但其實這就是大多數人的心聲,這樣的「我」就是個失敗的「我」。

我想要150萬、300萬年薪,但我還沒達到,所以我是失敗的,我現在應該努力賺錢,才能快點達到這個目標。

就說今年以來的股市行情吧,今年台股已經夠舒適了,但你真的有覺得每天打開庫存就洋溢著幸福嗎?

相信是沒有的,因為即使你賺30%,臉書一開多的是賺100%、200%的,更重要的是你想要的東西太多,所以賺再多錢都還是會覺得不夠。

就像黛咪摩爾講的:「不管我怎麼成功,我都覺得自己不夠好。」

大多數人跳脫不出這些「舊幸福」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從小就在這樣的觀念下成長。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努力用功讀書,每隔一段時間老師就會給你一個分數,學校就會幫你的「優秀」程度排名。

這條努力=得到肯定=優秀,最後就會成功的路徑就一直被灌輸到我們心裡。

書裡有個比喻很好,有隻魚問另一隻魚,今天的「水」怎樣?那隻魚回答:「水是什麼?」

我們前面講了這麼多「舊幸福」,但我們從小就浸在這樣的「水」裡,當然不覺得這有什麼奇怪的,不過經過這本書這樣一講,你是不是覺得有點奇怪了呢?

書裡認為我們要擺脫這些「舊幸福」,而能讓我們真的快樂的「真幸福」有三種:①人性、②才能、③智慧。

總結來講,這些都是跟你自身有相關的,注意不要用太世俗的眼光去看待這三項幸福,即使你不認為自己的才能或智慧有什麼值得分享的,但想想你這些才能幫你做到過什麼?

你也許是公司的文書,但這個才能不是養活了你甚至還有你的家人嗎?有新人進來時,你不也一樣分享你在公司的智慧,家人聚餐時,也跟弟妹分享你的生活智慧嗎?

至於「人性」方面的幸福,其實就在你與別人的連結裡,也許是幫助人後得到的感謝,也許是自己有難時別人伸出的援手。

仔細想想生活中有許多事都是互相幫助才能完成,小至家庭的分工,大至公司乃至於社會的運作,但我們總是把其他人的付出看成理所當然,其實只要把這些事都看成「善意」,你的生活就會快樂許多。

書裡用一個比喻來說明「人性」的幸福:想像漆黑的夜裡有一間房子,窗簾打開透出裡面的光,其實燈光一直都在,只是你得先拉開窗簾。

其實不管人性、才能、或智慧,你的幸福燈光一直都在你身上,只是你要拉開舊幸福的窗簾才能看到。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