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市場週期》——用不精準的預測,幫你創造模糊的優勢

我在做這部《掌握市場週期》影片時還是上半年的事,當時台股一片欣欣向榮,我在開頭還問大家說台股半年就漲了40%,如果要預測台股今年結算的報酬率最低會是多少,你會怎麼預測?

當時預想大家肯定會猜個35%、30%之類的,經過上個禮拜大跌後,你可能也會更加保守了對吧。

其實可以從這兩個態度的轉變,去思考「週期」的成因,所有的週期都是來自於人性,人性就是在貪婪時更貪婪,恐懼時又更恐懼,再推動其他各種因素,才形成了周而復始的週期。

當然,週期不是心理學,心理是一個放大器,背後還有像是政策、信貸、生產循環等各種週期,只是當週期反轉時,會因為人性的影響而加速轉向而已。

週期是一連串的因果關係,而不是一個個事件,所以你要抓的不是每個「轉折點」,而是在這些因果中看見模糊的趨勢。

書裡用鐘擺來比喻週期,人性會在貪婪與恐懼之間擺盪、公司會在景氣高點與低點間擺盪、利率會在寬鬆與緊縮間擺盪。

但我們在看這些週期時,常常是用平均值來概括,也就是用鐘擺的”中點”來代表它們。我們認為人是理性的,不受情緒影響;也認為公司表現單純是因為經營成效導致;更常會認為政府政策一定是對的,他們一定看到我們不知道的事。

在看這個書名時,你可能會期待你可以真正「掌握」市場的週期,在市場過熱時提早賣出;過冷時再勇敢買進,那你可能要失望了。

因為這本書給你的,一樣是個模糊的概念,你會知道現在市場偏熱,但不會知道它什麼時候要冷下來;你也會知道在市場較冷時應該買進股票,但不會知道買到什麼時候,市場才會活過來。

因為這就是市場的常態,永遠不會有一個指標可以告訴你,股市接下來要上漲還是下,但學習市場週期的價值在於,你可以讓自己的報酬曲線往正報酬偏移一些些。

你會不斷做出不精準的判斷,並在這些判斷下進步。你可以先用10%資金測試,如果能繳出優於大盤的表現時,再增加一些比例。

最終目的不是擊敗大盤,而是在牛市時賺得不比大盤少,而在熊市時賠得更少一些,也就是作者霍華馬克斯創立的「橡樹資本」的投資宗旨。

這本《掌握市場週期》是我認為在牛市中要讀,熊市更要讀的經典好書,在週期的不同位置,你可以調控資金分佈的比率。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