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錢一分貨,大同直立式無霜冷凍櫃TR-158SFH-S暨家電挑選心得

最近有個新的體悟,有時候講「便宜沒好貨」真的是經驗之談。

三年前要買個直立冷凍櫃,上網做了一些功課,發現大同的比其他人家推薦的國際牌便宜了幾千元,也比較了各種規格的問題,發現規格、耗電都大同小異,所以就花了一萬多在momo買了比較便宜的大同冷凍櫃。

安裝流程是由momo出貨,再由大同官方派人來安裝,其中「冷媒系統」保固三年,到這禮拜三年半左右就壞掉了,冷媒漏光光維修報價4500,我詢問損壞的原因是因為排水管有沼氣。

2021年2月買,保固三年2024年9月就壞

我家是6年的新透天,位於社區排水溝的最末端(也就是排水的最前端),冷凍櫃放在屋後,化糞池及水溝都在前面,換句話說就算真的有沼氣,也只有屋前水溝或自己化糞池(因為是水頭)少量逸散而已,不是沼氣的必經之道,覺得這樣環境就會導致銅管損壞有點不合理,所以我就上網去搜尋了一下。

看似平凡的排水孔

發現沼氣的確是會腐蝕銅管沒錯,但會被鏽穿的主要原因是銅管太薄,許多以前沒有環保化糞池的老房子,雖然暴露在沼氣可能更濃的環境,依然只會產生銅綠而不致於鏽穿也是這個原因。

其實買大同的冷凍櫃前就已經聽過反推了,不過因為貪小便宜,也推薦同事一起買,結果他的比我更早壞,我其實想講的是,有時候你自以為做了功課,但很多眉角真的是一般人不會注意到的。

以後我買冷凍櫃會特別問銅管的厚度,或是網路尋找有沒有銅管的災情,但如果沒有類似經驗的人,根本不會注意到,反而因為看到的規格都不輸給其他牌,反而會更傾向購買這個cp值高的選擇。

多一點防護就可以改善了吧

之前我也買過某家居賣廠貼牌的免治馬桶,價格便宜幾千但功能一應俱全,一連買了三個都撐不到2年,這一連串的事情給我的教訓是,如果要買高價電器,不要省那幾千元的價差,寧可貼一點買口碑好的牌子。

有關大同令我很不滿的是,師傅是他們派的,排水管也一直在那裡,網路也有各種噴漆、貼鋁箔紙等防蝕的方式,但他們安裝時、一次保內派修時都來看過,卻沒有任何提醒。

使用說明是不能放在硫礦區

不一定要他們處理,但有提醒沼氣問題的話,我可以依網路的建議做很多防護措施(雖然我對我房子會產生大量沼氣抱持懷疑態度),更別說大同出廠時,只要在背板加個防護(例如冷氣都有的包材)就可以大幅減少這種情況,我認為這就是有沒有把消費者體驗放心上的問題

汰舊換新真的不用了

說完個案我們進一步來講,我們常說「大品牌因為把錢都花在廣告,所以才這麼貴。」這件事是不是有道理。

這件事大致有兩個方向,一是大品牌用料並沒有比較好,只是多加了廣告的成本,或是用料好一點點,但廣告成本更高,所以價格比較高,這個方向隱含的意思是小品牌是真的有C/P值的。

另一個方向是,小品牌的價差主要來自於用料的Cost down,,廣告費用並沒有少花,例如昨天講到的,沒有人會注意到的冷媒銅管變薄之類的。

昨天靈機一動,想到其實廣告的費用都會顯示在財報裡的「營業費用」,以「推銷費用」來表示,所以我只要找到做家電的一線與二線上市公司,比較他們間毛利與推銷費用的關係,就可以知道我們花在品牌的錢,是買一個用料實在,還是只是買到廣告價值對吧。

但另一個問題又來了,一線電器公司的上市公司大多是日本廠牌,而像日立、三菱這些大牌子又不只做電器,台灣的廠牌則多屬二線,售價也都差不多。

找了找發現大金是一個滿合適的比較基準,營收90%以上都是空調,只要再找到台灣二線的空調上市公司就好了。

當然,我知道中間還有很多眉角在,例如每個國家稅率不同,大金的冷氣如果是日本進口,跟國產的就又相差了運費,所以毛利等於營收(售價)減去成本(包含運費),所以我們用毛利來看時,就已經排除掉相關成本了,而且我們不是單純用淨利去看,也不會因為稅金高低而有影響。

單純用產品製造時的毛利率,對比營業費用裡的行銷費用佔了多少,雖然不會是完美的,但應該相當具有代表性了。

我找了一家空調佔比約60%的台灣二線廠牌(以下稱為A牌),結果比較下去發現112年的毛利率約是32%,而推銷費用又吃掉了21%,加上管理費用2%共23%。

看起來即使買的是A牌,推銷費用依然佔了毛利很大的部分,由此我們可以說買家電時,廣告費用真的佔了很大一部分。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大金了,大廠牌的表現又是如何,我們從2025Q1的財報來看,大金的毛利率約是 0.34% (4273.94/12500),而「銷售及管理費用」約是24%(3119.84/12500)。(附圖2)

由於財報沒把銷售與管理分開,所以我們無從得知管理佔了多少,但我想A牌的2%已經夠低了,只要大金的管理費用低於3%,銷售費用就不會比A牌高。

進一步來講,如果我們把大金的管理費用視為0,也就是推銷費用為24%,到底售價會差多少?

我們以單位售價1萬元來看,A牌的成本是6800元,大金則是6600,其中A牌你多付了3200元裡,有2100元是廣告費用,其他1100元拿去付稅金、管理費、利潤等等。

而大金你多付了3400,因為不知道管理費佔比,所以可能有2400元都拿去付了廣告,其他1000元則是稅金及利潤。

我們以台灣售價來看,2.9kw的小冷氣A牌約賣17490,用上面的算法大約成本大約是12000左右,相對的,大金3.0kw的售價約是34980,乍看整整貴了一倍,但成本卻是23000左右。

當然這樣的比較不是完美,冷氣或其他家電狀況也未必相同,但我這篇文章想強調的是,大部分人對家電用料不會太了解,對廠商cost down的來源當然更不會知道。

現在我們知道不管大牌小牌,花在廣告的費用都差不多,所以買家電真的可以說是「一分錢一分貨」。

思考看看,以上面的例子來說,冷房效果差不了多少,差的11000成本是從哪裡省下來的。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