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規》—學習他人的變異,不為不成功找藉口,而是為成功找突破口

這本《超常規》是韓國身價上億的Youtuber的著作,書裡最重要的觀點是要發現你的「變異」之處。

很多時候我們會為自己不成功找藉口,例如覺得那些成功的人是因為「本來就很有錢」、「人脈廣」、「學歷高」等等,但其實這就是你找尋變異處的起點。

世界上一定有人不靠本來的財富、不靠人脈或學歷也能成功的,你該學習的是這些人成功的地方,而不是看著你沒有的東西,然後把自己不成功當成理所當然。

事實上,你的界限就造就了特質,這些特質讓你變得獨一無二,而你也可以用這些特質去打動處境跟你類似的人。

但在學習其他人的成功時要注意一點,那就是比較的基準點要一樣,例如你可以找百萬Youtuber當榜樣,因為他跟你的條件最相近,但你們比較的基準點,應該要同樣是剛起步的時候。

否則他現在每部影片可能都花幾千元找人剪輯,更別說製作了上百部影片的經驗與嗅覺,你怎麼可能可以跟現在的他比。

有了正確的比較基準後,你就可以開始評估投入的資源與獲得的效益。

這裡又有另一個盲區,那就是「運氣」與「實力」該投入的比重應該是不同的,你應該多投資於培養實力,至於運氣則用最少的資源,但儘可能創造出最多的嘗試。

這點很重要,你不可能面面俱到,文章寫得好是實力,能不能被演算法青睞則是運氣,與其要不斷鑽研破解演算法,不如好好把文筆練好,然後儘可能多發文,反正量多必中。

每次的發文也同時是個練習,就像書裡舉的例子:莫札特、貝多芬都創作了600首曲子、巴哈更是超過1000首、愛迪生則有破千的專利、愛因斯坦則發表了近250篇論文。

他們都有這麼多成就,但一般人對他們的認識可能就那幾首曲子;有些人知道愛迪生也有發明留聲機,但大多數人只知道燈泡;對愛因斯坦的認識也就是那幾篇相對論而已。

但他們之所以偉大,除了那幾樣代表作品外,也是因為有這麼大的創作量,換句話說,這些名氣沒那麼高的作品,不只是偉大作品的養分,同時也是這個人的偉大之處。

書裡建議我們,可以多利用「高頻率策略」,也就是不斷嘗試、儘早失敗、快速反應,在機率的世界裡,嘗試越多次就越容易成功,而更好的是,在過程中你也不斷在發展實力。

在聽 #歐陽Talk書秀 講這本《超常規》時,一直覺得跟我這次YT說書的《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很類似,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普通人」,但有些人做了一些不普通的事。

他們「超常規」,也就是書裡講的找到變異所以獲得成功,我們在看他們的成功時,記得不要只是為不成功找藉口,而是要看出他們最原始,那個跟我們一樣普通的平凡人。

然後學習他們不斷在做,我們每個人其實也做得到的事,像他們一樣努力培養實力,其他的就交給運氣,但記得多方嘗試找到自己的財富自由之道。

延伸閱讀:對自媒體有興趣的還可以參考這本書: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