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理想目標具象化,讓大目標化為小目標
把你的目標具象化是很重要的,你肯定有某種理想生活的樣態,例如常常出國、花錢不用省之類的。
但這太抽象了,你應該更具體一點,例如一年出國2次,每個月生活費由1萬提高到2萬,這樣的生活足夠滿意嗎?
或許你想要的更多,那出國3次,每個月花3萬呢?找出你理想的生活樣態,與這樣的生活所需要的花費。
別忘了你還有養車、養房、交際費用要算,總之這些花費加一加,你就知道要支應你的理想生活,應該要有多少收入。
把這個目標訂好,就可以開始來安排自己的理財計畫了。
舉例來說你們夫妻一個月要花3萬,一年出國2次花30萬,換車、養房(無房貸)要花30萬,加一些哩哩扣扣的花費,預計每年要有100萬才夠。
現在你們家庭總收入假設是120萬,那只要你不為未來規劃,現在就可以支應理想生活的花費了對吧。
但我們還是擔心未來退休後沒錢啊,加上現在反正也還在上班,花錢時間少也不至於花到一個月三萬,要出國什麼的也不方便,這樣的理想生活可能要退休後才達得到了。
所以我們就可以反推,如果在退休時想過這樣的生活,現在每個月應該存多少錢才夠。

你可以利用「4%法則」與「定期定額計算機」,先把每年想要的被動收入(100萬)除以4%,得出總資產要有2500萬。
接著把預計退休的年數輸入定期定額計算機,假設你30歲,想55歲提早退休好了,年數就是25年。
報酬率定在6%,這是通膨調整後,偏保守的指數報酬。
每月投入金額先看你可以存多少,假設是2萬就先輸進去看看,算出來期末金額是1359萬,還不到我們的目標2500萬。

從這比例就可以算出,如果要2500萬的話大概要增加近2倍的儲蓄,也就是將近4萬。
如果你可以每個月存下4萬,恭喜你很有機會在55歲達成你的理財目標。
但如果不行呢?每個月4萬負擔太大了,你可以嘗試拉長年限,例如把年限拉長到30年、60歲再退休的話,儲蓄金額就降到25000了。

還不錯對吧,延長個5年就有這麼大的降幅,這就是複利的威力。
這樣的金額其實比你原本能投入的金額高沒多少,你現在可以選擇多存一點錢,朝這個方向努力,也可以進一步拉長年限,只要拉到33年左右就有近2500萬了。

或是,你可以看看把2萬/30年的結果是多少,算出來大約是2000萬,用4%法則來計算大約可以產生每年80萬的現金流,再回過頭去思考有沒有機會調整理想生活的樣態。


例如出國別花這麼多,一年去兩次日本或一次歐洲,花個20萬差不多了,這麼一來就省了10萬,生活費也不要花這麼多,減低到2萬就好。
這樣一來一年的被動收入目標就變成80萬,也就是期末金額目標降為2000萬,這麼一來就完成了一次財務規劃了。

把你的夢想變成數字,再利用數學把大目標變成小目標,把30年的計畫變成每個月的小目標,這些小目標就像階梯,看起來階數很多,但你知道一步一步往上走,最終就能到達終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