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恬事讀書會10月號
這次 恬事讀書會又捕獲6本好書加上大家獨到的做法,還滿多適合分享給大家的。
Rebecca介紹《我與我們之間只差一句晚安》是插畫家爽爽貓的著作,書裡不只插畫很可愛,文字也很打動人心。
我最喜歡的一句是不完美也沒關係,因為情緒走得出去,朋友走得進來。印象超深刻而且很療癒人心。
書裡還有一句話:「燃燒不是為了結束的小灰燼,燃燒時有光與溫暖。」
讀書會同學月華馬上補充,以前是用蠟蠋燒完就沒了,所以常說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但現在科技時代了,LED燈發光時你可以來沾光,但我不用燃燒自己,這句話也是很有收穫啊。
我介紹的書是《誘因設計》,「誘因」指的是驅使他人去做原本不想做的事叫誘因,例如每天上班工作是因為有金錢誘因。
而有時候誘因會錯誤,例如捐血給點紀念品或禮券沒關係,但如果捐一次血給1500元,這時捐血人想的就不會是做善事兼賺錢,因為社會觀感會認為這不叫捐血而叫賣血。
有些誘因就設計得很好,例如有些公司提供員工離職獎金,讓不想留下來的人主動離職拿取高額獎金,這樣公司裡留下的就會全是認同公司理念,願意一起打拼的員工。
宜婷介紹一本磚塊書叫《競合策略》,裡面講到把市場從零和遊戲變成正和遊戲,並且以她自己為例子,她是家教老師但以前在補習班工作過,所以一直擔心會有搶前老闆生意的疑慮。
但後來想通了,有些孩子就適合大班教學、有些則非家教不可,因此他們不旦不會互搶生意,還在成為書中講的「互補者」。
也就是當宜婷接洽到的學生其實更適合補習班,或是補習班的學生想尋求更客製化的教學時,他們反而是互相介紹的合作夥伴。
《競合策略》的重點不是在「競」而是在「合」。
詣雯帶來了《給予》,作者就是《逆思維》的亞當.格蘭特,這本也是我很有興趣的書。
書中把人分成三種:索取者、給予者與互利者,每個人都同時有這三種面向,例如在家裡是給予者,職場變互利者、當消費者時變成索取者(只想拿到最低折扣)。
而書裡研究收入最少的那些人多是「給予者」,因為盲目的給予會損及自身的利益。
而收入最高的呢,也多是「給予者」,所以重點是我們要怎麼給得好, 這也是這本書要探究的內容。
我想關鍵就是創造價值,當給對方帶來的價值多到一個程度時,這些價值就會外溢到給予者自身上。
這本書我也看到一半,之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Ariel帶來《思考致富》這本成功學聖經,書裡最有名的就是吸引力法則的六步驟。
我用理財的觀點來解釋,首先你要「明確」知道你的渴望是什麼,也就是你認為的財富自由不能只是口號,而是要有明確的數字。
第二步要能講出你願意為了這個目標付出什麼代價,例如你知道自己得犧牲現在的享受,藉由時間等待複利才能達到。
第三步你要給這個目標訂定一個期限,例如55歲有多少資產,然後退休。
第四步要擬定一個計畫,可以用定期定額計算機回推每月要存多少錢。
第五步是寫下來,第六步是每天複習(最好大聲唸出來),很多人常用的是把要儲蓄的時間化為方格,例如你現在30歲,距離你的目標還有300個月(25*12),你可以輸出成一張300個小方格的紙貼在房間,每個月存到規定的儲蓄額後,把當月的方格填滿,看著你的財富自由進度條不斷進步。
而Ariel自己則是再運用了「九宮格目標法」,把自己的目標細分成各個小項,這個九宮格也引發同學一陣討論,大家都躍躍欲試。
吸引力法則聽起來很玄,但我認為就是讓目標變小,小到每天或每個月都做得到,而且讓自己看得到自己的進步吧。
月華阿姨這個月也繼續分享《自我覺察》這本書,其實也延伸了許多阿姨的智慧結晶,賽斯的思想雖然有點玄,不過整體來看還是以追尋自我覺察為主,轉世或是因果比較像是勸人為善的方式。
讀書會的好處除了認識不同的好書外,也在於認識不同人對於書的不同理解,這次學到很多人不同的做法,也記下許多富有哲理的句子,又是充實的一場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