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減少支出,先增加本業收入吧

我們都知道增加儲蓄的方式有兩種:減少支出或增加收入,理想狀態當然是雙管齊下,但如果一定要擇一的話,在《持續買進》這本書裡有建議優先選項。

書裡認為應該優先選擇增加收入的原因有三個:

首先是即使你的收入增加了兩倍,花費也不可能隨之膨脹兩倍,書裡稱為「胃口定律」。

再來是沒有人真的可以靠撙節支出而致富,書裡稱這是「個人理財領域的最大謊言」。

最後,書裡也引用劍橋大學研究表示,消費要符合本身心理狀態,滿足感才會高,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消費模式」,不要一味追求省下更多錢。

理財首重增加收入,如果你的收入只有3萬元,想的卻是提早退休並有5萬元的被動收入,那我只能很殘酷的說這是不可能的事。

台灣人的平均年收入,按年紀分30歲以下約55萬、30~40歲約在70萬、40歲以上約85萬,如果你的薪水還不到自己年齡層的平均的話,我建議要努力增加收入。

之後其他文章會再聊本業之外增加收入的方法,但首先本業還是最重要的,尤其是低於平均時,你有理由相信自己可以拿到平均以上的薪資。

在台灣即使工作表現再好,也沒幾個人敢跟老闆要求加薪吧,而升職在一些家族經營的中小企業裡,職缺更是少得可憐,所以我認為在原公司加薪、升職都是可遇不可求。

這麼說起來如果你運氣沒那麼好,跳槽可能就是唯一加薪的出路了。

但你肯定會說,現在的工作我做得滿習慣的,同事也很好相處,重點是我的休假年資又不能帶去新公司,即使薪水每月多個5000元,少了10天假其實也沒賺多少吧。

上面講的就是「舒適圈」的概念,要跨出舒適圈真的很難,我也覺得休假不能帶走這件事真的很掙扎,不過平心而論,不管薪水多3000或5000,其實跟10天假比起來都還是划算的。

如果你年薪低於平均,那每天的薪水大概不會高於1500元(以30天計),所以即使只多3000元,每月還是淨賺1500元。(為了方便計算直接以12天假=每月1天計算)

當然1500值不值得換工作,我覺得還要看其他條件而定,不過如果是5000元的加薪幅度,我想就滿值得一試的。

每月多3500元(5000-1500)代表一年整整多了4萬,而你的工作餘年可能超過20年,等於多了80萬的收入。

只要你的消費不改變,這些錢是可以全數存下來的,用定期定額來計算,20年後這筆加薪可以幫你多150萬的資產。

同理,我們把剛剛的1500元(加薪3000的例子)拿回來算,發現定期定額20年也有近70萬的規模。

所以,不要用每月的加薪來思考,如果用你未來的職涯來看,其實調薪一點點就會有很大的差距了。

尤其是大多數人都只是看到求職網的職缺,心裡自己在猶豫而已,我會建議就先投看看,等面試上了再考慮也不遲。

面試後有兩個結果:你有可能沒有被錄取,那就一切照舊,你頂多是少了一天或半天的假而已。

你也可能被錄取,那就代表你的履歷、你的應對被認可了,即使進了這家公司發現有什麼問題,相信你也一定可以再找到別的工作。

因為你現在的能力,已經值得更高的薪資了,至少有一家公司這樣認可你。

我們都會很怕跨出舒適圈,但工作了幾年的你,絕對值得更高的薪資,你只要跨出那一步,會發現職涯還有許多選擇。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