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家的小兒子》19世紀真實宗教之戰,綁架的不只是身體
《教宗家的小兒子》講的是一個猶太家庭,因為女傭擔心小兒子重病需要保佑,所以擅自幫他受洗。
這個家庭篤信猶太教,因此當這件事傳到了梵蒂岡教宗耳中時,他們便馬上派人來「拯救」這個6歲的小男孩。
這個小男孩名叫艾加多,從此就被軟禁在梵蒂岡,學習天主教的好,直到18歲當上修士,這種事情竟然是真人真事。
這男孩的父母當然也想把孩子要回來,但梵蒂岡有一部宗教法之類的法律保護,即使上了法庭仍然不敵整個國家機器的坦護,最後在法庭敗下陣來。
律師告訴爸爸說,雖然你無法拿回兒子,但你把一個宗教裁決官告上法庭,已經是以前想都沒想過的事了。
這件事說來諷刺,有哪個父親面對這種事情會開心嗎?
但在一般情況下,任何人也不會講出這樣的話,只能說把神聖不可侵犯的宗教裁決官告上法院,對其他人來說真的是令人震驚,才會讓他們忽視一個心碎父親的心情。
艾加多有許多年齡相仿的「同學」,在修道院裡一同成長,他是6歲被帶走的,8歲左右法院判決對他的「綁架」罪名不成立,然後畫面轉到了他成年成了修士。
有意思的是,修道院裡似乎沒再出現年紀更小的孩子,加上戲中不時穿插教宗的夢魘,即使是教宗,仍然擺脫不了罪惡感的糾纏。
這部戲好看的地方就在於這些心境的轉變,教宗一開始打著宗教的大旗,認為自己真的在拯救這個小孩。
大多數的小孩都被他手下的修士教得很好,大部分父母放棄抵抗,但艾加多與父母不同,艾加多與媽媽在教宗前的真情告白,讓教宗不得不面對這件事的另一面。
以前他認為在宗教上完全站得住腳,而且可以拯救孩子的靈魂,這是抽離了個體,純粹把孩子當成無知覺的物品。
但不論死後能不能上天堂,孩子天性就是想與父母在一起,這件事讓教宗有深深的罪惡感。
另一方面,艾加多畢竟還小,被洗腦了十幾年後成為了虔誠的天主教徒並不讓人意外,但他與家人重逢後,卻又因為信仰不同而形成拉扯。
他的家人並不是一次失敗就放棄,而是組織了一場革命,終於有了救回小兒子的機會,但這時艾加多已經無法理解自己為什麼需要被拯救了。
艾加多被「拯救」了兩次,第一次時沒有人問他的意見,而這次家人雖然錯愕,但仍然尊重他的決定,由此也可以看出兩方對待艾加多的重大差別。
然而,艾加多的處境變得很尷尬,一邊是從小與家人共同的信仰,另一邊是自己鑽研、深信了十幾年的教義,他已經不知道該傾向哪邊了。
電影最後讓人覺得驚悚又不勝唏噓,但其實經歷了這樣的過程,有這樣的結局似乎也不令人意外。
《教宗家的小兒子》是部敘事手法、配樂都值得一看的好片,而且即使像我一樣沒有西方宗教的認知也能看懂,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