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藏在細節裡,口袋破洞啟示錄
最近真的有夠不順,小孩那天騎腳踏車也不小心摔倒縫了三針,小狗則是前後花了十萬,還不知道會不會繼續花。
不順的時候總是會想起保險的好,最近繳那一筆住院一個禮拜6萬元的帳單時,就會想如果有保險就好了。
但我也在電子報講過,其實這樣的想法並不健康,因為市面上的保險有上限也有自負額,其實分擔不了你多少風險。
10萬的花費裡,就算以6萬元上限的保單來說,自負額20%等於1.2萬加上超出的4萬元,其實也花了5.2萬,保險只負擔了4.8萬,而這樣的保單年繳要6千以上。
當然我們不能排除遇到這種狀況的「可能性」,但我想談的是「機率」。
養狗的人有幾個會遇到住院30天,需要高壓氧、針炙、復健的狀況嗎?機率很低吧,事實上一般的住院一天1500,30天也才4.5萬,扣掉自負額的實際理賠也才3.6萬。
不管是3.6萬或是4.8萬,這完全是自己可以負擔的金額,而且一般人根本未必會遇到這樣的極端狀況。
其實平心而論,我的狗本來不需要花這麼多錢的,但真的忽視了照顧癱瘓小狗需要的時間與精力,所以才會讓牠屁股那裡褥瘡越來越嚴重,身體也越來越虛弱。
因為現在醫生已經評估神經應該沒有受損,會站不起來很可能只是太虛弱,等把傷口照顧好,該縫的縫一縫,體重拉回到原本的18公斤左右,康復的機會還是滿樂觀的。
所以與其說需要的是保險,倒不如說是投資也很需要的「設想最壞情況」的想像力。
我沒照顧過癱瘓小狗,所以牠要拖著身體到處爬我也由他去,而且我也不知道這種狀況還是可以洗澡,所以尿尿一直在刺激皮膚。
而且我沒想過還可以找專業來協助,覺得牠能吃能喝,自己照顧還可以省一點錢,殊不知花得更大條。
我想這種狀況在投資也屢見不鮮,在做決定時只想到這支股票可以賺多少,多開一點槓桿可以增加多少報酬。
但賺多賺少不是問題,最壞的情況下會賠多少才是重點。
等到真的賠錢了,大多數人會想「早知道」,早知道就不買了,早知道前面就先賣了。
有沒有很像前面舉了買保險的例子,所以我要再強調那句話:我們不能排除遇到這種狀況的「可能性」,但我們應該談的是「機率」。
巴菲特說他不在乎報酬率高或低,因為「只要你的水準稍微高過一般的投資人,而且你的支出低於收入,那你勢必會變得非常有錢。」
我想,我從這件事學到的教訓就是,在情況有異時永遠要用最壞的狀況來設想,一開始狗癱瘓時醫生就講過有可能是神經的問題,但小診所沒有儀器,如果我夠敏銳/有經驗的話,在那時就可以採取行動。
而當傷口開始出現問題,診所表示束手無策時,我也應該想到還有其他醫院會有辦法。
再更前面一點,當狗狗跑出去第一天沒回來時,其實已經不太尋常了,我也可以在那時出去找一圈,說不定就找回來了。
當然這些都是過去式,我也不是在自怨自艾,而是從中學習經驗。
我發現災難發生前真的有很多徵兆,只是不注意看就會讓它溜掉,也跟大家分享這個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