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的典型一生,理財規劃幫你拿回財務掌控力
身在台灣要養活自己並不困難,任何人只要願意好好找個工作,一定可以養活自已,甚至要財富自由也不難,只要定期定額一定金額,長期累積就可以達成。
但最難的是人生中有許多大筆花費,例如買房子,只要買房子下去,財富自由進程就會被大大拖慢。
通常一般人的心路歷程大概是這樣:
年輕單身時錢很夠花,沒有特別規劃要存多少錢,反正花剩的就存下來。
到了某個年紀後開始想買房,發現頭期款要幾百萬,於是有了買房計畫,開始每個月存更多錢,希望5年後可以存到頭期款。
運氣好的話35歲存到頭期款,繳了房貸收入更緊迫了,決定不要花太多錢在結婚上。
35~40歲之間可能會生小孩,蜜月旅行、月子中心大概也把錢花光光了,小孩出生後花費也更多,加上原本的房貸,收入勉強打平支出,因此存不了什麼錢。
40~50歲慢慢收入增加,開始有一些錢可以用來投資,小孩上了國小、國中,開始思考剩餘的錢是不是要用來補習、安親。
55歲以後小孩上高中,不補習的話花費增加不會太多,不過高中畢業到大學間又是大挑戰,可能要買摩托車、上了大學開始有住宿需求,每個月小孩的生活費也增加。
等到好不容易把小孩顧到出社會,這時你已經60歲了,距離退休只剩5年,但這幾十年的時間裡,你有多少時間是可以好好存錢的嗎?
也許你看過這段心裡想的是不生小孩或不買房子,但我看到的是一個未經規劃的一般人,在人生中遇到的典型困境。
我們人生中總是會有許多大筆的花費,我還沒講到換車或是意外的花費支出,如果我們總是被追著跑,就失去了財務的掌控力。
更好的方式是主動把計畫列出來,例如你可以負擔多少錢的房子,接下來你每個月應該要保留多少錢用來投資,這些投資會用來換車,或是多年後小孩上大學等等。
當然還有退休的準備,從30年後回推到現在,每個月應該投資多少錢,這些相加起來就是你的夢想基金,我們只在夢想基金以外來規劃其他花費。
把所有夢想攤開,如果發現早就超出自己的收入,可以開始思考較便宜的替代方案,例如買更郊區的房子,或是換車的等級降低,甚至是降低退休後的花費都是選項。
如此一來,你也能知道蜜月旅行可以去什麼國家、月子中心可以住什麼等級、日常旅遊花費可以控制在多少。
一般人如果不放棄這些普遍的夢想,通常收入是很吃緊的,規劃完大概不會有什麼生活享受,所以規劃只是一個參考,重要的是從規劃出發,我們知道自己如果收入增加了,就可以在生活中加入什麼花費。
用「以終為始」的概念出發,並用「多目標並進」來規劃夢想,確保你面對夢想或現實時,都不會措手不及,可以遊刃有餘的應對。
很建議大家思考自己人生目標的達成路線,基本概念是把所有的夢想攤開來,用現在的收支及投資報酬率,推算你的資產在例如5年後買房後會減少多少,換了車有多少影響,會不會導致你在20年後小孩上大學,或30年後退休時準備不足。
如果你覺得太困難或是不想自己花時間去研究,我也有整套的流程,從諮詢到規劃可以協助你,甚至可以給你設計好的Excel檔供未來自助修正使用,如果有興趣的話歡迎點下方連結了解。
個人理財諮詢(線上)(含靜態理財規劃EXCEL表)
收費300即享理財規劃表及30分鐘諮詢,如進入理財規劃時還會以折價券方式全額折抵,如果已經解決問題的話,也可以選擇不用進到後續理財規劃 下單後請填寫表單 ※請詳閱內容再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