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列車》戰火下的親情故事,最不捨的決定

《童心列車》是部充滿愛的電影,雖然劇情編排與節奏上並不是非常引人入勝,不過整體而言瑕不掩瑜,還是值得一看的電影。

故事是講義大利因為二戰導致貧窮,許多母親被迫把孩子寄養到北部,艾莫里的媽媽也不例外。

但就像張宇那首歌《四百龍銀》一樣,賣掉孩子看似狠心的媽媽,其實心裡有許多的糾結,電影裡媽媽在戰火下四處尋找孩子,即使已經空襲仍不願躲起來,這兩者的反差深刻刻劃了媽媽的心境。

如此一個深愛孩子的媽媽,為什麼捨得讓孩子離開自己呢,當然是因為希望他在那裡平安、快樂長大,而不是跟著自己受苦。

北方的生活跟南方真的差別很大,那裡的人不需要擔心三餐,甚至可以學音樂。

艾莫里在那學了小提琴,他也對樂器很有興趣,雖然一開始因為生長環境不同而有點格格不入,不過時間也慢慢消除了差異。

寄養並不是送養,到了他們要回家的時間,有一個小小的片段其實對劇情來講不是很重要,但卻刻畫了這個年紀男孩會有的心境。

他的同伴告訴他,養母在衣服裡放了回程的車票,這樣萬一他想回去時才能回得去。

艾莫里礙於面子沒有說什麼,而是躲到了廁所翻找他的衣服,發現沒有放錢而情緒崩潰。

其實沒放錢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單純忘了,可能從來沒想過這種可能,也可能養母認為,跟親生母親在一起才是對他最好的。

但小男孩不管這麼多,而是直接把有沒有放錢跟愛不愛連結起來,也呼應了下一段的內容。

親生母親看到艾莫里在那過得不錯也為他開心,但心裡似乎還是酸酸的,後來他把艾莫里的小提琴賣掉,說是為了生活吃飯,但其實是想讓艾莫里回到現實,屬於南方的現實。

她埋葬了艾莫里屬於北方的夢想,艾莫里當然很生氣,而且這次他還有另一個家回得去,因此他就離家出走了。

多年後他成了有名的音樂家,再次回到南方的原生家裡,母親已經過世了空留一些遺物。

他在遺物裡發現在他的小提琴,原來在他離家出走以後,母親就去把小提琴贖了回來,明明不會再有人使用,也沒有再次拿去典當。

或許艾莫里的母親當時自覺是為他好,連飯都吃不飽了,難道小提琴能當飯吃嗎?

在北方的環境下可以,南方我想真的是行不通的,一開始母親是沒考慮到艾莫里的心情而變賣他的小提琴,但後來小提琴都贖回來了,為什麼不去把艾莫里找回來呢?

答案顯而易見,有時候放手比留下更偉大,這或許是身為母親的慚悔吧。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