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有能力自己做評估與決策後,你才有資格說自己不需要股債配

「股債配」這個詞聽起來很厲害,好像不配點債券就不算會投資,其實股債配是好東西,但也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要資產配置。

因為配置債券的目的是為了降低風險,有些情況下的風險還在可承受範圍,不需要過度追求配置,以下3種人不需要追求股債配置。

第一種是年輕上班族,最大的資產叫做工作收入,可以把工作當成某種債券,定期會配息給你,因此如果年薪是40萬,等於擁有了1000萬,4%利率的債券,而實際的資產可能才幾十萬,這時做的股債配置其實都是杯水車薪,

第二種是不在意市場波動的人,配置債券可以降低波動,通常也會降低一些報酬,換句話說,如果你願意承受這些波動,也就可以獲取這些報酬。

最後一種是有把握投資時長超過10年的人,在較短時間內股債配確實有好處,避免提領時正好遇到大波動,但過了十年的區間,股票與債券的總報酬就拉開了,這時即使遇到較大的波動,報酬絕對值通常還是股票會比較好。

綜觀以上三種,其實配置債券比較像是保險的概念,或許你會因此減損一些報酬,但在極端狀態下你也可以獲益。

但以保險來說,是不是需要保險很大程度與你的風險承受力有關,舉例來說你有一千萬的資產後,保不保險可能相差不多,因為你知道保險是負期望值(保險公司要賺錢),以機率來看不買是比較划算的,遇到狀況再用自己的錢去付掉就好了。

債券也是一樣,如果你的風險承受力越高,你就越不需要債券。

年輕上班族風險很小,換工作也容易,所以風險承受力很高,這種人不需要配置債券。

不在意市場波動,代表情緒造成的風險比較小,而心理抗壓性也比較高,這樣的人不需要配置債券。

投資年限拉到十年以上,代表本身財務狀況很健全,包括保險、工作、家庭花費等都已經達到穩定的狀態,這樣的人風險承受力也是高的。

講完上面三個,你會發現要達到這些條件也不是這麼容易,首先你要年輕,而且對投資市場有一定認知,還得把投資以外的財務顧好。

所以對大多數人來說,如果你還沒達成這些條件,你的財務還是脆弱的,這時不做股債配置就有點冒險。

因為你不確定會不會失業、不確定市場波動大時心理撐不撐得住,也無法預料突然來了一個百萬級的意外時,會不會正好遇到股災而得提領股市的資金。

其實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第三項,當你把自身財務都規劃好了,你就有本錢說自己其實不需要債券

而在規劃的過程中,其實也在進一步了解自己與投資市場,這樣你的抗波動能力也會提升,兩者相輔相成。

總而言之,配置債券有點像保險,沒有規劃的人會不知道要買債券,規劃不足的人很債券,但當一切都到位後,債券就變成可有可無的存在了。

結論:規劃才是重點。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