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過才知道的事情
在剛開始投資時,許多人會對自己過於自信,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從來沒窮過。
我記得我買房子時,覺得自己還算滿有錢的,繳完頭期款還有80萬左右的儲蓄險可以解,也早就想好要信貸來裝潢,覺得沒什麼問題。
結果不是總數的問題,而是預售屋蓋得實在太快了,期款也一期一期的付,連本來計畫好的儲蓄險都還沒到期口袋就乾了。
當然我就先去申請了信貸,但信貸每個月要還款,所以覺得資金更吃緊了,而以前不缺錢時,保險都擠在年底扣繳,從來也不用擔心帳戶錢不夠扣。
那時就不一樣了,保險有時會拆很多筆保單,例如3萬的可能是1萬加2萬,而我掐了掐手指,發現今年的錢不夠用,還得先把錢移出去扣款帳戶,以免被保險「誤扣」了。
保險有寬限期,沒有扣到還會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給你繳,只是自動扣款的保費1%折扣會不見而已,比起其他問題來講還算小。
我當時也有投資股票,雖然不多但全部套牢,所以也不能隨便亂賣。
而且即使交屋後,我資金也抓得太緊了,要繳房貸信貸還要養小孩,那時我老婆又是育嬰留停,交屋時正好結束半年的補助,所以每個月都入不敷出。
那時正好看到青年首購貸款(不是新青安),我又掐了掐手指,發現雖然這個方案只有210萬/20年的選擇,但可以用5年的寬限期,這樣一來每個月的負擔就降了下來,再利用這五年的時間還完信貸,應該就沒問題了。
借完了以後,總算是可以讓家庭的收支平衡一點,最近五年寬限期要到了,總支出要再多一萬左右,但現在老婆已經去工作了,加上我的薪水也增加,所以負擔也不會那麼大。
我要說的是其實我當時的方向都沒有錯,但只不過是房子蓋得比預期得快,就讓我的財務大亂。
你可以說我當時決定太匆促,的確我當時沒有想到會有這種情況,原本預計是2年存到頭期款的總額,加上儲蓄險陸續到期後才夠,當時其實是不夠的。
但這也算因禍得福,因為再晚個兩年,房價可能就差了200萬,或許晚兩年買房只會更辛苦。
很多決定很難說對或錯,每個決定帶來的連鎖效應沒人猜得到,我們都像是摸著石頭過河,除了每一步要踩得穩以外,也要先看好哪邊的水比較淺,以免一個失足就被沖走了。
但也是經過這段時間的考驗,我才知道緊急預備金很重要、責任險也很重要,否則當時再來個什麼意外我可能就慘了,之後手頭有點寬裕以後我就馬上補足這兩項規劃。
我相信許多人跟我之前一樣,出了社會後自己賺錢了幾年,因為本來物慾也不高,不用特別節省也存了一筆錢,沒有體驗過被錢追著跑的感覺。
所以股票一張幾十萬,不用做什麼功課就下手了,甚至當沖從幾萬元開始玩,漸漸覺得幾十萬其實也還好,反正賺賠也就幾%的事。
但當你窮過以後,這些想法可能都會大翻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