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高估了創業的風險

最近遇到了許久不見的同學,印象中他之前做過很多生意,賣過好幾種吃的但也收攤好幾次,不過他越挫越勇,現在在經營團購生意已經好幾年了,經營得有聲有色。

創業成功可以賺錢是當然的,但我們印象中,創業就是很辛苦,很容易失敗。

有的統計說3年內只有20%存活,5年只剩7%,更有的數據顯示5年存活率只有1%,這都是我們應該要注意的風險。

但看了這個同學我不禁在想,他的狀況滿符合上面的統計,前面4、5次創業都只存活了一年多,但問題來了,失敗了這麼多次,為什麼他會這麼鍥而不捨繼續創業?

我發現我在看這個統計的盲點:沒有存活下來的創業未必是倒閉而欠一屁股債,有可能只是覺得不好賺,不如去上班所以收起來。

失敗的案例有些可能是真的賠個精光,但裡面肯定也是有賺了一點,只是不太划算所以收起來,甚至還會有店租到期的問題,未必每間都是經營不下去。

這麼說起來,存活率這個數字可能被大大的低估了,我們假設5年內,創業可以賺到至少比上班的錢更多的人,應該至少有20%以上吧。

20%,也就是5次嘗試裡可能有1次可以成功,但關鍵來了,每個人可以嘗試不只一次,只要在事前先想好,就算輸,也不能輸得太難看就好。

個人理財也會用到這個概念,我們還沒想怎麼賺錢時,就要先想好什麼情況會賠個精光,而且要極力避免這樣的情況。

雖然大家都說創業風險大,每個創業的人也會說創業很辛苦,但第一次創業可以說是沒經驗,如果是失敗了還不斷嘗試的創業者,一定是認為創業比上班好多了吧。

我想這跟工作的職位也有點像,每個當主管的都會說當主管的壓力不一樣,當業務承辦比較輕鬆,但實際上也沒幾個人願意回去當承辦。

當然當主管的錢一定比較多,這是一部分的原因,另一方面我認為,當你在那個位置坐過後,會發現比起用勞力來辦業務,用腦力指揮調度更輕鬆也更有成就感吧。

關於管理職我是親身經歷了,創業則還停留在想像,不過我想道理有點像。

正如創業就是有風險,所以我們不會隨便建議人家這麼做,我認為管理職工作比較輕鬆,但我不會逢人就說現在工作輕鬆多了。

如果有人要問我的意見,我也認為不能隨便推薦,否則如果他真的是不適合主管職的人,不就害了人家嗎?

但不要看他們講了什麼,而是要看他們做了什麼,我的觀察是大多數人當上主管後,就再也沒有自願下來的(不適任被換掉的除外)。

同樣的,創了業繼續創業,最後雖然嘴裡嚷著創業辛苦,還是不斷找新的機會的也不少,看看你身邊創業過的朋友,至少有超過20%還在努力吧。

數據顯示創業成功率這麼低,大家也說創業很辛苦,但這些人為什麼一直不放棄,我想每個創業的人都不是笨蛋,他們一定從中看到了更好的機會。

也不是說大家都應該要去創業,而是如果你本來就有這樣的夢想,只是聽過太多失敗的例子、創業的風險而不敢嘗試的,我想你有點高估了創業的危險性。

你該做的是設好停損,做好可能會失敗五次的覺悟,然後從小資金開始嘗試。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