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海湧》-沒人想打仗,那我們現在在做什麼?

《聽海湧》講述了三個台灣人在二戰期間,加入日本當「軍屬」,在戰爭結束被控告虐待、屠殺戰俘的故事。

這部片算是瑕不掩瑜,動畫有點粗糙,主要角色以外的配角演技讓人出戲,但除此之外故事劇情以及場景設計都還不錯。

在Netflx上共有6集,最後一集其實是拍攝紀錄片,所以故事只有前5集,第6集補充了一些背景、情節設計我覺得對這部片有加分,但先看第6集又會被爆雷,所以我這裡整理一些我個人認為不影響觀劇體驗的,應該能讓你更融入劇情當中。

故事的主角新海三兄弟其實並不是所謂的台籍日本「兵」,而是所謂的「軍屬」,意思是雜役,例如當通譯、伙房之類而已。

但之後在日本節節敗退後,許多軍屬卻被派到戰況最激烈的前線,例如新海三兄弟被派到北婆羅洲島去,故事也由此展開。

他們被派去當戰俘監視員,這並不是一開始招募「軍屬」說好的工作,不過畢竟拿把槍做做樣子,要算是雜役也還不為過。

三兄弟當中最大的新海輝對日本最忠誠,不只處處表現出服從與榮譽,連內褲都穿日本式的,因此他也最得長官賞識。

第二大的新海志遠因為家鄉有女朋友在等他,他想的並不是要立下多少戰功,而是想著自己只是來當軍屬,以當兵來說看起來是得過且過、打混摸魚,不過說到底,他本來就不是來當「兵」的。

最小的新海木德年僅14歲,還是懞懞懂懂的年紀,對自己的身份、該做的事都沒頭緒,以當兵來講就是天兵一個,還好他吸收力不錯,從兩個哥哥身上學了很多,卻也從長官身上學到了不少。

他們三個與當兵的界線越來越模糊,首先是新海輝被拔擢成二等兵,成為實實在在的日本兵,志遠與木德則是每天負責管理戰俘,隨著戰況越來越不利於日本,與戰俘逃跑的情況發生以後,他們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

了解他們當的是「軍屬」而不是「兵」這個背景以後,你就不會像我一樣,看到志遠講出「我不確定我的職責包括對俘虜開槍」時覺得奇怪。

他們與俘虜接觸最多,所以當戰爭結束後,他們也是被俘虜指認最多的人,這也成為在法庭審判的攻防重點。

身為軍屬的台灣人,到底有沒有權力決定對待俘虜的方式?或是在戰況激烈時,他們實質上都是軍人了,他們自己又是怎麼想的呢?劇中把主角們對於自己身份認同的掙扎做了很好的詮釋。

另外戰敗後台灣歸還給中華民國,這三兄弟年紀約20歲左右,一直都是生活在日治時期,套用他們自己的話「我讀日本書、吃日本米長大的」。

對他們而言,現在戰爭結束他們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他們會為了盟軍戰勝而開心嗎?之後他們又該何去何從,回到台灣這塊土地,統治者卻已經換了別人,這樣對他們而言還是故鄉嗎?

我認為在看這部片時,要帶入角色心境,才能更享受於聽海湧的劇情當中。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