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萎靡與心盛》你可能陷在萎靡狀態而不自知
這次 #歐陽Talk書秀 介紹《萎靡與心盛》,乍看這個書名並不是很吸引我,但卻是歐陽老師大力推薦的,聽完也覺得很有收穫。
所謂的「萎靡」就是指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勁來,背後的成因可能很複雜,我想到的是在工作上失去目標,既不想升職,所以就沒有認真工作的動力,而雖然對薪水不滿意,但想到要換工作卻又沒有動力。

這可能有很多表面的原因,例如反正房子這麼貴,加那一點薪有什麼用?或是累積那麼多特休,如果沒了怎麼出國?但我覺得歸結背後的原因就是「萎靡」。
當陷入萎靡狀態時,會對一切感到茫然,例如一個好工作機會來臨時,會直接呆在原地,讓機會流失掉後,過一陣子才懊悔應該好好把握機會。

我發現在個人理財上也常會看到這種狀態,因為大多數我們想投資時,投資環境都還不錯,也就是股價在當下看都看偏高。
股價偏高時我們不敢買,等更高以後回頭看,卻又懊悔自己之前沒有買。
背後的原因如書中所說,就是因為覺得無法掌握人生。
之所以讓萎靡找上門,就是因為財富自由離自己太遠,感覺現在的投資好像無足輕重。正如每個月加薪3000元,離買房看起來還是一樣遠。
很多人沒發現自己陷入這種狀態,而這本書就是要提醒大家,當你覺得生活沒有目標,上班時期待假日,假日過完卻又發現自己好像什麼也沒做時,你很可能就是處在萎靡狀態。
而要怎麼脫離這種狀態呢,書中提供了5個方法。

首先是「感知學習」,學習的領域未必要跟工作、賺錢有關,但要是自己感興趣的,當然跟工作有關更好,可以一舉兩得。
學習新知識會讓人產生成就感,離買房、財富自由很遠又怎麼樣,我知道自己每天都在進步。

第二項是「歸屬連結」,萎靡的人很可能連公司聚會都懶得參加,但反過來講,當你不想加入公司的圈子,而以前的朋友又有新的圈子時,你可能會更容易陷入萎靡。
解決方法是找自己的歸屬,相同生活圈、興趣或是當個主揪,把你以前的朋友再揪回一團,可以讓你對生活更有期待。

第三項解方是「靈性超越」,雖然我自己沒有經驗,不過我其實相信許多人到一定年紀後會熱衷宗教或靈修活動是有原因的。

第四項是「找到使命」,回想起來我在生小孩前也還滿萎靡的,上班下班,房子好像買得起又好像買不起,但買了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只是身邊同事大哥都在看房子,不然我也來看一下。
生了小孩以後,想到租房子可能比較容易面臨搬家,硬著頭皮買了房子以後經濟壓力又大了起來,很多人無法理解,為什麼要生小孩讓生活品質變差,但我覺得養育小孩的使命感,的確讓我充滿動力。

最後一項是「無壓玩樂」,工作壓力大的時候會覺得玩什麼都提不起勁,同樣的我還是認為這可能互為因果,正是因為沒有好好放開一切壓力玩樂,才會讓壓力繼續累積。
不敢說《萎靡與心盛》提出的解方適用在所有人身上,不過書中提出的觀點肯定可以幫助你找到自己的解方,如果你也常常覺得提不起勁,這本書推薦一定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