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T:跨界玩家》一段從夢想跨到現實的故事
GT(跑車浪漫旅)是款經典的賽車遊戲,在PS時代跟R4是兩大賽車遊戲,不過我也是看了這部片才知道,原來GT背後有這麼浪漫的故事。
GT的製作人山內一典想打造一個最真實的賽車遊戲,包含路上每個跳動會怎麼影響賽車的行進,在遊戲硬體可行的範圍內,都儘可能忠實呈現。
大家知道賽車是非常花錢的運動,能當上賽車手的家境肯定不錯,是比我們一般人好上不少,不愁吃穿的那種不錯,一般家庭連玩小型卡丁車都要考慮了,根本連入場的資格都沒有。
因此對一般家庭有賽車夢的小孩來說,接近實感的賽車遊戲是唯一能體驗當賽車手的機會,世界上有不少人也樂此不疲。
我們看到故事主角楊.馬登伯勒家庭已經是相當幸運,生長在一個能供應他玩賽車遊戲,甚至還能買方向盤、剎車油門等配件,仿佛真的在開車一般的體驗。

而他的父母也是相當開明,對他玩賽車始終有一定程度的支持,不過隨著楊要踏入社會,成績卻越來越差後,爸爸的擔心漸漸轉變成怒火。
就在這時候,Nissan推動了一個計畫,要在GT遊戲裡招募有才華的遊戲賽車手,訓練成真正的賽車手來證明這個遊戲的擬真感。
楊在一個賽道創下紀錄後獲邀成為了候選選手,而後的故事情節可能不用我多講。
而我會推薦這部影片,除了因為楊是真實存在的——他已經出賽超過200場,而且在這部影片擔任特技替身——還有以下三個原因。
首先,楊在玩GT之前不會知道有這個計畫,更不會想到自己可以在這個計畫脫穎而出,但他仍然每天精進自己的(遊戲)賽車能力,這個意外(遊戲車手計畫)後回頭一看,過去的累積仿佛都是為了這一刻而準備。
我們人生何嘗不是這樣,當小時候父母說你要認真唸書時,你可能乖乖唸書,也可能跑去搞一些(父母眼中)有的沒的,但不管你做了什麼,現在回頭去看,是不是都是為你現在的工作而準備的呢?
如果你在這段話裡想到一些事,但卻想不到與現在工作的關聯,那我會建議你可以從現在開始,讓它與你的工作有關聯,因為你現在有機會了,是該把這個興趣找回來了。
第二個原因是,這部片也演出父母在支持兒子夢想,與現實考量間的糾結,媽媽比較偏向無條件支持的態度,雖然心中難免會擔心,而爸爸則是幾乎看不下去,要使用強硬的手段,不過在那之前也是足夠寬容。

沒人知道自己的興趣能不能當飯吃,而楊在一開始也有點逃避課業、逃避工作而埋首於電玩,只是他非常幸運,參加並贏得全球只有一位的資格。
但如果另一個平行時空沒有這個比賽,那爸爸的做法我其實滿贊同的,在某個年紀以前讓他自由發展,但已經快畢業了還沒找到合適的工作時,也要適時的點醒他。
楊的父親是鐵道工人,一次他帶楊去體驗自己的工作,跟他說:「如果你對未來沒規劃,就只能當鐵道工人。」而楊則回嗆:「是因為我玩GT嗎?」然後轉身就走。
他走去參加選拔,這段演得毫無張力,楊跟父親都沒有怒氣沖沖,而且這個矛盾很快就隨著選拔順利而化解了。
沒有張力其實也是另一種表現手法吧,他們並不是真的對立,這段劇情想必是後來真實世界的楊口述得來的,裡面充滿了對父親擔憂的理解,同時也表現出父親的無力感。
在劇中,楊的父親扮演了戲劇需要的「阻力」,但如果是現實生活中呢,你會看著自己的兒子整天打電動,對未來毫無規劃嗎?
最後一個點是追求夢想只是個起點,即使擁有世界最好的機會,即使成為了車手,還有很多困難等著你,包括體能的挑戰,來自「傳統」車手的質疑,與這個行業的現實面。

不同於遊戲,真實的賽車是你一個不小心,就會讓自己或別人身陷危險的運動,在遊戲裡你可以恣意的嘗試有點冒險的超車路線,但在現實生活中呢?
我喜歡這整部片裡那種不會太煽情,卻更能讓你有現實感,並在電影中看見從夢想跨到現實時,要把各種因素納入考量的感覺。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浪漫,每個你所熱愛的事,都形塑了現在的你,也許你不會遇到千載難逢的機會,但一定可以把這種體驗內化成某種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