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錢效應》史上最大軋空,小蝦米扳倒大鯨魚的真實故事

《笨錢效應》是2020年的真實事件改編,許多美國人曾去遊戲驛站(GME)買過遊戲,但隨著電商的普及與數位版遊戲的興起,華爾街對於這家公司的未來持悲觀看法。

看起來這是合理的,不過那時的時空背景正是新冠疫情期間,許多人已經悶在家裡一整年了,相對的消費減少了,加上許多普發現金的補助,散戶手裡的錢變多了,也更有餘裕在股市裡買賣股票。

那時股市也漲了大半年,許多投資人自認為少年股神,很敢於開槓桿投資,加上關在家裡悶了一整年,心中一股怨氣正無處發洩,這可能就是這場史詩級軋空的背景。

GME的股價從不到4塊錢漲到了超過480元,帶頭大哥咆哮小貓的資產從5萬美金噴到了5000萬,當時最流行的一句話就是to the moooooon!!

這個事件很精采,如果你沒參與過這個事件的話,這部片還是值得一看的。

但換句話說,如果你當時就有關注這個事件,我覺得這部片拍得實在不怎樣。

我不太喜歡這部片塞了很多元素,導致整個劇情過於空泛,舉例來說如同前面所說,疫情與補助是當時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可以說沒有疫情的催化下,這個事件根本不會發生。

但這部片對疫情的描述,就只是一個背景設定,你會在劇中看到許多人戴著口罩、聽證會是線上的,還有快篩的場景。

但然後呢?電影沒有說明這個事件發生有什麼關聯,感覺就是那種描寫幾十年前的社會時,會在𠟵中放入一些具有情懷的小物品一樣。

不好意思,我對疫情沒有情懷,我相信也不會有人對快篩有情懷,所以看到這段我會覺得有點多餘,跟劇情有關的消費減少與補助金不講,卻花了過多篇幅講根本不重要的快篩室。

接下來是對遊戲驛站的情懷,這個大軋空肯定跟美國人對這家遊戲店的情懷有關,但劇中我們只看到主角(咆哮小貓)對這家公司近乎痴迷,原因則不明。

所以劇中我們只看到一群以主角為首的散戶,不知道為什麼都集中到了GME這支股票,然後在裡面賺了不少錢,過程中雖然有被華爾街打壓,但最後沒人承認,事件也不了了之。

這個事件中羅賓漢券商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當時本來是散戶買股的第一選擇,卻在關鍵時刻疑似背棄了散戶,雖然沒有證據,但當時的散戶的怒氣跟電影演出來的不一樣,不該是如此輕描淡寫的。

另外這部片似乎有在開頭,刻意表達許多散戶原本就是負債,卻又在這種迷因股上下了大注,如果今天結果不如預期時,他們可能會蒙受很大的打擊。

我原本有點期待這部分電影會怎麼敘述,想不到最後竟然是大家都發了財,沒有人在過程中被拋下車,就整個虎頭蛇尾。

但我以上講的都是相對而言,如果你有關注這個事件的話,會覺得電影拍得實在有夠無聊,但如果你本來不知道這個事件,那這部片就是把100分精采度事件拍成70分,還是值得一看的,或許這就是這部片IMDB分數還有到6.9分的原因吧。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