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可能錯了》沒有宣教,只有人生經驗
《我可能錯了》作者是瑞典的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他在26歲就以經濟學闖出一番名號,就在即將接任跨國企業財務長時,他聽從了內心的聲音,成為了一名森林僧人。
可別聽到森林僧人就覺得很無趣,讓我告訴你他跟你想像中不一樣的地方吧,他還俗以後上節目,當主持人問他最想做的事時,他回答「好想談戀愛」。
他後來真的談了一場戀愛並結了婚,而且在婚戒上刻了可能是有史以來最不浪漫的字:這也會過去。
從修行者的角度來看,認清世事無常似乎是相當合理的成就,但讓我再告訴你,他還俗以後身陷重度憂鬱當中整整一年半。
沒道理什麼都會過去,就連永恆的愛都會過去,但讓他憂鬱的事(其實是錢)卻總是過不去吧。
我特別喜歡這種強大的反差感,如果今天這本書只是不斷跟你說著,我們應該接受人生的無常,我們應該放下自己的執著,那我不如去看佛經就好了。
但這樣的矛盾讓我覺得這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訴說他的整個生命故事。
我說「整個」生命故事,因為比約恩已經在2022年逝世了,他還俗後在2018年確診了漸凍症(ALS),2020年出版了這本書,並在2022年如同書裡所說,辦理了安樂死。
其實書中所述並不是非常新穎,大多數都是你本來就知道,只是可能尚未實踐的道理。
但這本書與其他不同的地方就在於,作者只是娓娓道來他的人生故事,從書裡你感覺得到他並沒有加油添醋,只是他的人生就是這麼大起大落。
26歲原本可以坐擁高薪,結果選擇出家當僧人,從此不再與錢打交道長達17年,過程中有些人對他不諒解,認為俗人化緣其實與行乞無異,當僧人的他一笑置之。
還俗了以後因為太久沒跟錢打交道,覺得自己沒有謀生能力,因為陷入深深的憂鬱,這一憂鬱又長達了18個月。
這個轉變有點矛盾,但反而讓我思考,對作者來講,放棄高薪出家固然很不容易,在出家17年後,可以毅然決然還俗,更是很大的挑戰。
如同他後來擔心的,他已經習慣了僧人的生活,跳出這個舒適圈對他來說是個艱鉅任務。
不過如同他自己所說,他覺得他學夠了,不想再被僧人的規矩束縛,而且還想談戀愛,所以最後證明了他這個跳出舒適圈的選擇是對的。
我是用有聲書聽這本書的,講者的語調很適合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朋友,與你述說他的人生經驗。
這個朋友很真誠,所以你相信他說的話,他的親身經歷讓你相信,出家的確對他產生了相當大的幫助。
但你不想出家,因為你還想大口吃肉,恣意談戀愛,但你很慶幸有這樣一個朋友,讓你可以從他的經驗吸取智慧,《我可能錯了》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非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