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投資末日?當AI可以正確定價後,投資股市還有賺頭嗎?
最近看到AI的發展又有了飛躍式的成長,簡單來說就是Deepseek模型出來後,大家發現可以用更省成本的方式達到同樣的效果,這讓許多事情產生發展的可能,也讓指數投資的一個課題浮現了出來。
以前就會有人問:「如果大家都用指數投資,那指數投資是不是會失效?」
這個問題的標準回答是,因為現在投資指數的人只有10%以下,這個現象不太可能發生。
事實上就算有更多人只投資指數,也不用太擔心,畢竟指數拿到的是全市場的平均,所以只要市場會持續向上,那指數投資人一定拿得到屬於他的那份報酬。
本來我是這麼想的,不過我想到未來——遙遠的未來或不久的未來——股票應該可以用AI模型做出很好的定價。
這個模型可能包含了營收、獲利、預期發展、潛在課題、利率與國際環境,甚至是人性對股票的預期心理等,從AI在圍棋比賽的成功,我認為在股票市場一定也會有相當的競爭力。
從我的角度來看,當越來越多人可以用AI輔助定出更合理的價格時,要打敗市場就變得更有難度,也許指數投資就會變成投資顯學,不管是AI或是散戶,大家可能都會寧可買進全市場,而不是試圖打敗極少錯誤定價的市場。
到那個時候會發生什麼事呢,如果就連風險都可量化成某個目前還沒有的指標,那大家會開始發現沒有理由去買定存,說不定連債券都會失寵,因為投資股票報酬更高,而且長期來看風險也並不高。
如此一來股票就值得更高的價格,因為冒比債券高一點點的風險,價格就應該只比債券低一點點。
但價格越高代表預期報酬越低,因此整體市場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上漲,反映在AI發展成熟之前的「錯誤定價」。
但當AI完整介入後,我覺得這個價格就會變成常態,而股票就只會反映出公司的獲利與未來發展,不太有錯誤定價導致的資本利得。
但同時別忘了,價格可能從平均20倍本益比上漲到30倍、40倍,這代表報酬會隨之降低,只要比債券報酬好一點點就值得買。
我認為股市之所以能有這麼好的報酬,很大一部分要歸因於人性對於不確定性的厭惡,而AI的定價能力會消除大多數的不確定性,讓報酬隨之下降。
到時可能指數投資就沒那麼有吸引力了,說不定整個股市都是如此。
我不知道這件事什麼時候會發生,不過應對方式也很簡單,那就是巴菲特那句話:「閃電打下來時,你必須在場。」
如果有什麼事件會導致股票報酬率長期下降,我能想到的就是短期整體的上漲,所以在那之前,我能做的就是好好持有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