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卡的世界》:道德的代價與原諒的界線
《盧卡的世界》是Netflix今年新上映的電影,主題是關於腦性麻痺的真人真事改編,結論是非常好看、趕快去看。
芭芭拉因為難產造成缺氧,所以盧卡一出生就是重度腦性麻痺,基本上生活完全無法自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得知印度有個醫生發明了一種儀器可以改善腦性麻痺的症狀,於是他們全家踏上治療之旅。
這部片的主軸雖然是治療,但在劇情之外給人是更多價值觀的討論,我等等的分享難免會爆雷,所以如果介意的話可以先把這篇文章儲存起來等看完再看喔。
芭芭拉得到治療的資訊後,得先克服一大筆的支出,而且盧卡的身體狀況實在是不好,事實上因為他常常癲癇發作,每次就會昏迷兩天不醒,因此營養不良而需用胃造口管。
一旦做了胃造口管,大概就不可能再去印度了,但話說回來,即使沒有胃造口管,十個小時的飛行對盧卡也是極度冒險的舉動。
醫生試著說服芭芭拉不要冒險,但最後嘆了口氣說「反正你終究會去對吧。」醫生提供了一些注意事項,他們便從墨西哥出發前往印度。
這部電影之所以感人,正是因為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讓盧卡的病情好轉,我相信這會感動許多人,我也深受感動。

但我之所以給這部片更高的評價,是因為劇情間傳達出黑與白之間的灰色地帶,這樣講好了,換個角度想,如果盧卡治療結果是不好的呢?
盧卡在轉機時就癲癇發作,打電話回去問了醫生,醫生知道一旦送醫,盧卡就再也沒有機會到印度,因此很有技巧的提供他們「如果」要繼續搭機的建議。
這趟旅程本來就很危險,這次的發作更加深了疑慮,但醫生乃至於父母都選擇冒險,這件事到底是對是錯?
總之他們終究平安抵達了印度,並在哈拉米歐醫生的牽線下,與印度醫生庫瑪見面接受了治療,盧卡的病情也真的好轉了,一切看起來充滿希望,唯一的問題是芭芭拉一家的錢用完了。
這趟旅程的花費實在太高,但芭芭拉得知哈拉米歐醫生已經找到捐贈者,要在美國引進這台儀器並造福像盧卡一樣的孩子,更棒的是現在就有兩台儀器在墨西哥,說不定有機會說服哈拉米歐醫生把一台留在墨西哥使用。
但哈拉米歐一口回絕了,事情開始變得有點古怪,哈拉米歐不讓他們直接與庫瑪醫生連絡,而且捐贈者其實有贊助治療的旅費,但芭芭拉完全不知道這件事。
最後發現哈拉米歐基本上就是掮客,他打著幫助腦麻小孩的名義拉到許多贊助,但同時又向家長收取旅費,最後這些錢想當然是進了他的口袋。
但如果你有看這部片,試著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一下,如果今天不是他居中牽線,墨西哥可能沒有其他人知道這個療法的存在,因此在滿嘴的謊言底下,即使是出於私心,哈拉米歐還是幫助了芭芭拉及盧卡。
原本這台儀器就是被核准來治療腫瘤,因為庫瑪醫生發現了它對神經的復原也有幫助,但這並不是正常的用法,如同芭芭拉帶著重度腦麻的盧卡坐長途飛機、如同醫生技巧性的幫助盧卡父母完成旅程而不是送醫治療、也如同哈拉米歐用他發現的資訊來中飽私囊,都是超越常規,甚至不道德或有違法之虞的行為。
如果是為了孩子好,是不是有一些做法是可以原諒的,但可以原諒到什麼程度?
芭芭拉幫盧卡決定冒險搭機算不算可以原諒,如果結果是不好的還能原諒嗎?
醫生知道父母心意已決,但提供技巧性的協助,讓他們在盧卡已經有不適合搭機的徵兆出現還繼續搭機,這樣算可以原諒嗎?同樣的如果結果是不好的,會不會這件事就變成錯的。
哈拉米歐是劇中的反派,但如果今天事情沒有被拆穿,盧卡得到了治療,捐贈者覺得自己做了件好事,而哈拉米歐獲得金錢的報酬,這件事算不算是可以原諒?
我想這些問題肯定是見仁見智,當然法律是道德的底限,或許我們比較容易對已經是詐欺的哈拉米歐下定論,但也可以發現,在黑與白之間還有許多不同色階的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