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分題的真相:股市裡的賠率遊戲與市場有效性
市場上如果有流傳所謂的「送分題」你就要注意了。
我開始投資後就遇到疫情,當時大跌後很快就反彈了,除了飛機跟石油一直躺在地上。
我記得那時大家都說這兩個是送分題,因為飛機不會總是不飛、石油也總是要用的,可謂是下檔有限上檔無限。
當時有參與到的可能會記得,最後那年的原油期貨來了個「負油價」,而當時最夯的元大原油正二(00672L)最終也清算下市。
而飛機也沒好到哪裡去,最後是解封了,但時間可能是兩年後,你可以說飛機終究漲了回來,只是這段時間的大盤更是噴到不知道哪裡去。
其實只要是「送分題」,通常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因為前提就有問題了。
短期股市是投資人用錢來下注的賭場,如果有送分題在,大家肯定會加碼下注這裡,賠率則會因此下降,也就是股市裡股價會上升、報酬率變差。
只有一種情況真的是送分題,那就是整個市場沒有什麼人知道這件事。
也就是如果你因為原油、飛航需求而去購買這類的股票,你心裡想的應該是「現在還沒人發現飛機終究要飛,所以大家對原油的估值偏低」。
但這只適用於你自己研究出來的發現,如果你的消息是聽來的,那這個說法肯定也不會成立。
我們常在說「市場的有效性」就是指這件事,有利可圖的股票,每經過一手都會被買上去,價格都會貴一點點,到了你這不知道第幾手,肯定早就沒有賺頭了。
所以我們來想,有些人會在網路找推薦文章,可能寫了一千字、上萬字的分析文,但只要他是公開的,你就很難從裡面賺到錢。
因為如果你是作者,找到了千載難逢的好標的(且不論判斷對錯),是不是會先通知親友買進,然後可能先給付費會員,最後才在網路上公開發表。
聰明的你可能看出公開發表的意義了:大家都上車以後,總是要有人抬轎吧,不然車怎麼走?
但有些人可能會反駁:我上次跟哪篇文章的單,後來還是有賺到錢啊。
這就是市場有效性的另一面,當大家都上車以後,價格會回歸平衡,股票的漲跌取決於接下來發生的事。
也就是說你在文章上看到的利多或利空,都已經在轉了好幾手以後反應在價格上,但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沒人知道,利多或利空可能各佔50%,而你的勝率也會在50%左右。
這裡指的是沒有預期到的利多/利空,如果已經預期中的事,理論上不會對股價有什麼影響(實際上則有一點)。
如果你了解這個觀念,就會知道為什麼我會偏好指數投資,因為我沒有把握,自己的消息能比別人更先進,平均而言大概也不需期待,自己能多賺多少錢。
指數投資是市場的平均,在這些領取市場平均報酬的人以外,有人多資訊、能力領先的人就可以多拿一點報酬。
但從哪裡拿?從資訊、能力落後的人手裡拿,因此除非你自認可以贏過大型的投顧、外資,或是你常看的投資老師,否則通常你會是落後的那一方。
就算你是跟著他們的單,在他們買進的當下,股價被往上推的同時,你的預期報酬也會比他們低上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