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戰密碼與投資規則:建立你的理性邊界
據說在冷戰時期因為核戰一觸即發,有人便建議美國應該要將安全密碼,以膠囊的型式放在某個軍官的胸腔內,如果總統想取出這個膠囊就得親手殺死這個軍官才能拿出密碼。
這個提議當然被否決了,因為殺人「可能會影響總統的判斷」。
但弔詭的來了,這個密碼拿到以後,就是會消滅世上幾十幾百萬人,為什麼眼前的一個軍官就會影響了總統的決定呢?難道他在拿密碼之前沒有這個覺悟嗎?
我們大腦沒有自以為那麼理性,在投資上也是一樣,在看歷史上的大跌事件,或是別人持股市值蒸發了一大半時,總是不會有真實感,如果要真正體驗那個感覺,就得親身嘗試。
我有時會想,指數投資從歷史上來講很穩定,只要持續定期定額,經過二、三十年後,資產應該會很可觀。
但現實狀態是,你很難不去在意持股的漲跌,或是現在只有幾十萬還撐得住,但日後變成幾百、上千時,會不會依然能夠平常心呢?
每個人狀況不同,這件事只有親自嘗試過才會知道,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個明確的規則。
我所謂明確的規則,指的就是「定期定額,持續買入」這件事。
最近股市開始波動了,有些人說看到大跌會開心,之前上漲時也有人會說,股市一直漲我就買不到便宜的股票了。
我覺得這個觀念沒有問題,但如果落實在做法就可能會出問題了,我指的是如果你會想在大跌時加碼、上漲時減碼的話。
因為也許你遇過資產百萬,下跌30%的狀況,你加碼買進最後賺了好幾十萬,但你不能預料自己在資產千萬時,遇到下跌50%的狀況會怎麼反應。
也許你當時已經55歲,累積了不少資產準備提早退休,結果看著退休金一直蒸發,既然你可以自由進出場,不如就先止血至少保住一些老本。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我想我們都承認這是不智的行為,但或許當天就是吃了感冒藥昏昏欲睡,又跟老婆吵了一架心情正差的時候做下的決定,所以我說你無法預測自己會做什麼決定。
但我們可以做的是什麼?訂下一個自己的投資規則,儘量減少人為的干預,另外開個帳戶存退休金是個很好的方式。433聽
這個帳戶你只要設定定期定額就好,如果你想短期操作進進出出都在另一個帳戶執行,平常也不要一直去看他,最好忘記這個帳戶的存在,這樣就不會受到太多你的影響。
這個帳戶的投入額應該是按你規劃的金額投入,不多不少只要夠你退休完成夢想就好。
舉例來說你藉由簡單的規劃,算出每個月應該投入2萬元才能達到目標,那就只投2萬元,領了獎金也不要加碼到這個帳戶,頂多放在可以自由進出的那個帳戶。
這樣的好處是給這個帳戶設定一個難以打破的規則,那就是「定期定額、持續買入」,就像要拿到安全密碼,得先殺死一個軍官一樣,你想動到這裡面的錢,就得先打破這個規則,這可以幫助你在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做出更正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