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爭風險來了,普通人該怎麼辦?
如果擔心台海風險的話,需要多留一點現金或是在海外置產嗎?
先講結論,如果你像我一樣,只是有點資產,但不到可以移民到更好的國家,也沒有打算放棄一切的話,不需要特別調整。
因為你的所有財產,指的是房子、工作或家人都在台灣,就算戰爭發生了,其實你也別無選擇。
不要煩惱自己做不到的事,反而要在做得到的範圍裡找最好的選擇。
接下來如果戰爭風險持續升高,台股的股票可能就會影響(反觀現在股市,代表現在資本市場認為風險不高),雖然資產下跌了會不舒服,不過這也是逢低買入的好機會。
戰爭如果開打,你就準備跟台灣共存亡,不是因為自己有多愛國,而是因為反正要逃也逃不出去,只有這個選擇。
但如果最後台灣走出了戰爭,戰後的重建會帶來大量的GDP,這反而是財富重分配的好機會,那些在戰爭時沒有資產的人,戰後的上漲也沒有他們的份。
但有一件事是現在可以做的,如果你現在的股票都集中在台灣,只買台積電或0050、0056之類的,可以考慮趁現在調整一些到VT,使用複委託而不是費用貴森森的台股ETF。
等到戰爭風險越來越高以後,你反而應該轉回來台股,俗話說大家恐懼我貪婪,但你不是貪婪,而是恐懼也沒用,你需要擔心的不只是股票市場。
如果你資產高到有選擇的權利,那現在的確有許多可以準備的,不過一般人等有錢再考慮就好。
假設你的資產組成裡,房子扣掉房貸有300萬,存款200萬,戰爭時房子可能賣不掉,所以能帶出國的只有200萬,但不管你打算去哪裡,未必能找到跟現在一樣的工作。
不過如果你現金有幾千萬,那即使短期內找不到好工作,也許光是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就足以生活,這樣的人才需要煩惱戰爭的風險。
其實我覺得戰爭話題目前只是炒作啦,否則現在大官們就不會忙著吵普發現金、電費漲價或是大罷免了。
呼應本篇核心觀念,有能力才輪得到你擔心,沒那個能力時你擔心也沒用,把自己身邊的事顧好就好,那些國家級的大事雖然會影響到你,但等你有一定的資產後再來煩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