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鬼才之道》流量競逐下的自我覺醒
《鬼才之道》是部以鬼為題材的喜劇片,背景設定是被人記住才能存在,而被人記住有兩種方法,一是作為家人被記得,另一種則是作為厲鬼被社會大眾記得。
前者可以得到家人定期祭拜的供品,後者則有機會讓活人舉辦盛大法事,讓這個地下政府得以獲得大量供品。
可想而知,這個地下政府當然就會很積極培育厲鬼,來幫整個社會賺得收入,因此還有一個存在方法,那就是做為政府的工作人員繼續存在。
工作人員大致分為兩種,一是通過厲鬼測驗拿到「厲鬼證」的鬼,這是政府的搖錢樹,但如果不再嚇人,或是被社會給淡忘掉了,那就會被驅逐出去。
另一種則是厲鬼團隊裡的成員,雖然他們沒有真的去嚇人,也不會有活人認識他們,但可以做為團隊成員存在。

看完上面的介紹,你有沒有聯想到什麼現實呢?
其實這就是在影射網路世界的網紅們,電影一開始你就會發現,要做為一個家人被記住很困難,因為活人總是要往前走,就像網路世界,網紅不緊緊抓住注意力,人們就會注意其他更吸睛的東西。
因此很多網紅都轉向「厲鬼」模式,努力讓大家記得自己,以免在網路世界消失。
但江山代有才人出,新的厲鬼出來以後,舊的厲鬼就得把招式推陳出新,因此劇中你會看到,元老就是紅衣小女孩,可能連話都不會講,就只是默默站在旁邊就能讓人記住。

但第二代的鬼后凱薩琳就沒這麼容易了,她得用大量道具先營造氛圍,再用辛苦練習的折腰功,才能讓人夠害怕保住鬼后的位置。
第三代鬼后潔西卡則代表了新世代,她利用網路與電腦來營造恐怖感,點到詛咒影片的人轉頭看到影片上的鬼出現在自己面前,肯定會嚇個半死。
活人的耐受度慢慢被養大了,故事主角「同學」是一個連名字都讓人記不住的平凡女鬼,沒什麼會讓社會記得的死因,嚇人技能也沒點過。
但另一方面,她發現自己的獎狀已經被家人丟掉,這代表他已經要被家人遺忘了,只好硬著頭皮學當厲鬼。
在這種嚴酷的競爭環境中,她又要怎麼走出自己的鬼才之道呢?這部分就留給大家去欣賞了。

但我們回過頭來仔細想想,「同學」或這些厲鬼們是因為擔心沒有人記得他們,所以才想辦法讓大家都記得他們,但如果記得的人不是自己的家人、不是自己所愛的人,那為什麼需要被記得?
不管生前是什麼樣的人,乖巧的女兒、溫柔的戀人、認真的員工,在成為厲鬼後這些都得丟掉,因為這些不夠嚇人,沒辦法吸引流量。
但換個角度想,這不就代表你丟棄了原本的自我,只為了迎合流量的品味嗎?
這部片可不僅是諷刺網路品味的電影,而是藉由「同學」找回自我的故事,帶給觀眾一個新的思考。
「同學」生前有一個優秀的姐姐,家人不免會拿她跟姐姐比較,相較於姐姐得獎無數,「同學」卻是連一張獎狀都拿不到,爸爸自己幫她做了一張「努力獎」的獎狀,也就是前面講過被丟掉的那張,這也成為「同學」自認存在的證明。
她生前努力想達到父親的期待,成了厲鬼以後更是努力想達到「嚇人」的標準,漸漸在過程中失去了自我。
但當她終於成為了嚇人的鬼,回到家後才發現,原本擺獎狀的架子上,擺上了一張張有她的合照。
原來自己從來沒有被遺忘,原來存在不是用那張獎狀來證明,這些與家人的過往,原本就證明了她來過的意義。
這是一部發人省思而且火候恰到好處的好電影,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