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漲大跌不用怕,長期投資才是王道

最近的市場波動會很劇烈,讓我想到2020年疫情期間,就是四次融斷的那個時候。

除了自己的心情上下起伏外,在網路找各種答案時,又會被各個投資粉專弄得心情七上八下的。

你會發現我這裡基本上完全沒什麼起伏,不是我這個人完全不被影響,而是我覺得寫出來好像對大家沒什麼幫助。

反而幫大家踩一下煞車,否則一下子有人說他早就預料到了大賺一筆,一下子另一個人說他失誤了跟大家一起取暖,還有指數投資人可以 all in 再 all in 的。

看這些東西都是在加劇FOMO情緒而已,你會一直覺得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多,而且應該做點什麼。

其實我常講6-8%投資報酬率就足以讓你退休無虞,這裡面不需要考慮所有的漲跌,應該說平均值早就包含所有的起落。

你不用在大跌時加碼,也不需要在大漲時調節部位,就可以拿到這個6-8%的投資報酬率。

當然會想這麼做是人之常情,這就像你跟別人約3點到某個地方集合,你2點出發明知道車程只要40分鐘,到了路口還是會想搶個黃燈。

不過投資股票裡想是一回事,真的做又是另一回事。

例如你要在大跌時 all in 再 all in,手上就一定會留有部位,這就不叫 all in 了。

因為你這些閒置的部位是剛好有大跌的機會讓你買,萬一跌停完就一路漲停回去呢?這些錢等到真的投入時就可能比你原本的價格還高了。

我自己有債券部位,上禮拜也曾經逆勢上漲,看起來是很適合調節來買股的時機,但自己寫上禮拜那七點提醒後,發現其實不需要這麼做,這麼做也不會比較好。

我發現債券買了兩年,一直是我的拖油瓶,反觀股票就一路漲上去,所以一有個風吹草動,我就想把債券清掉換成股票。

我想很多人也是一樣吧,手上留了一筆錢不敢買,看著股票上漲而扼腕,一看到大跌才終於可以買進去,某種程度這也算是一種套牢。

我想還是要提醒一下,假設你的股票有100萬,手邊除了緊急預備金外還額外留著一筆錢,這筆錢如果太大(例如20萬),長期而言就會對你的績效有影響。

另一方面,如果這筆錢不夠大(例如5萬),即使你抓到這這波的最低點,在下跌30%時16800點買進,並假設之後股票又回到24000點時,你額外賺了多少呢?50,000×43%(16800~24000)=21,500元,佔總資產120萬的約1.79%。

賺到一筆錢很爽,但對你退休資產的影響就是1.79%而已,應該不用我提醒這是極端成功的狀況,同樣你也有可能遇到失敗的狀況。

個人理財需要的不是精準的眼光,而是長期能持之以恆的做法,現在抄到底很爽,下次你還能保證能抄到底嗎?

而且投資要越簡單越好,可以用定期定額解決的,就不要想著加碼減碼。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