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檯面下我是這樣投資》參考25位專家來管理自己的錢

閱讀時間: 少於 1 分鐘

你知道「指數投資之父」約翰.柏格( John Clifton “Jack” Bogle )竟然也會買主動投資基金,而且費用率還不低嗎?

《檯面下我是這樣投資》收集了25位各領域的投資專家,提供他們的投資之道,重點在於「檯面下」,這本書不是問他們會給什麼建議,而是實際上他們怎麼管理「自己的錢」。

「別告訴我你在想什麼,告訴我你的投資組合中有什麼。」──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

藉由這本書我們得以一窺投資專家在想什麼,而整個內容可以用「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這段話來總結。

一開始我們會覺得投資很容易,專家說只要買進好公司並持有就好,所以我們去找了營收、獲利、本益比、ROE等等指標,篩選出我們認為的「好公司」,這個階段叫「見山是山」。

但很快我們會發現,股市其實很變態,當你篩選出符合你指標的公司時,常常發現明明營收開得不錯,但股價卻一路向下,才發現好公司買在爛價格也沒用,在價格與價值之間要找到平衡點,這個想法不太直觀,許多人走不到這一步,這是「見山不是山」的第一階段。

漸漸你會找到自己相信的,所謂「正確」的投資之道,有人信奉市場的有效性,認為不用試圖打敗市場,只要擁抱指數就能邁向財富自由之路;另一些人則是覺得散戶有打敗市場的條件,只要藉由大量的研究特殊的做法,就能長期獲利。

在「見山還是山」的階段,大家會找到自己的「聖杯」,所有交易問題都能迎刃而解,有些人會在這階段認為,大家都應該採用所謂「正確」的投資方式。

這本書的位專家,大家都知道正確的投資方式是如何,而且每個人的想法大同小異,無非就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取得最好的報酬,為此你需要強勁的現金流與穩健的投資策略。

這也是他們會「建議」投資人採行的方式,但實際上,他們管理自己的錢卻不全然是這樣。

有些人喜歡保留多一點現金,即使他們知道這樣的「資金效率」根本不及格;也有人會買下一間稅務沉重的度假小屋,即使他非常清楚美國各州的稅制。

前面講到約翰.柏格,他認為基金收取的高手續費,是投資人落後市場的兇手,先鋒集團的指數基金也以低廉的手續費著稱。

但他什麼卻投資在一家採主動管理的小基金,一年收取1%以上的手續費。

他會這麼做的原因只有一個,因為那正是他的兒子創立的基金,即使要犧牲一點報酬率,但支持自己兒子的事業何錯之有,投資方式「正不正確」有那麼重要嗎?

看這本書你會學到,投資最重要的是讓生活變得更好,雖然報酬率是投資是否成功的依歸,但生活是不是變得更好,未必跟報酬率有關。

我們在經濟學的角色,已經漸漸從純理性的「經濟人」轉變成有個性、有時有點矛盾的「行為經濟學」了,但在投資建議時,還是習慣把大家當成沒有個性的人。

金錢觀會因為個性或成長背景而有所不同,不能期待一套方式能適用所有人,我們該做的是,清楚搞懂「正確」的投資方式,然後按照自己的方式調整成舒服的狀態,我稱之為「見山又不是山」。

這本書每個專家所擁有的篇幅都不長,但濃縮了畢生經驗,是本含金量超高,值得推薦的好書。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658